747 脚踏七彩祥云,力挽狂澜(3 / 4)
> 这时,女皇旧疾复发,心绞痛,她面露痛苦的表情,用手死死捂着心口。 遥想十多年前,她通过残酷的权力斗争登临帝位,曾让大梁王朝更上一层楼,可谓国富民安。 但她疏忽了大梁将士的战斗力,以为通商就可以稳住辽国…… 导致现在,她失败了,一败涂地,甚至极有可能成为大梁王朝的亡国之君! 这,是她所不能承受之重。 惶惶青史,将怎样评价她? 这时,她眼前闪过苏贤的身影,不过,她只是苦笑了一下,便毅然将苏贤的影子击碎。 都这种时候了,苏贤还未现身,即便现身估计也带不来奇迹……她对苏贤已彻底失望,算是看错了人! 兰陵公主也在此时想起了苏贤,即便相信苏贤如她,此刻也不禁动摇起来,苏贤怎么还不现身呢,莫非真的……早已临阵脱逃? “不可能!”部分宰相不愿相信,“太原有史老将军亲自坐镇,不可能被辽军攻破,这不可能!” “……” 各地入京勤王的援军,还没有那么快抵达,太原此时被辽军攻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数万辽国铁骑,将快速越过潞州、泽州,穿过黄河,越过邙山,进而兵临神都城下! 真的要走到这一步了吗? 这才开战几天啊,北方草原上的辽军就兵临神都城下了…… 大殿中忽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望着高高在上的女皇。 但,女皇亦无言。 如此沉默良久,有人忽然禀道:“陛下,趁眼下辽军未至,请陛下移驾长安,凭借关中周围的关隘,足以与辽军周旋。” 女皇手捂心口,重重深吸几口气后,心绞痛的症状渐渐消退。 她面色十分难看,缓缓从龙椅上起身。 移驾长安,在目前来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长安本就是大梁朝廷的退路。 长安周围群山环绕,仅有少数几个关隘可供出入,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是,女皇心中着实不甘。 其一,她不喜欢长安,那里有她不美好的回忆。 其二,被辽军逼入长安,对身为皇帝的她来说,真的太过丢脸,青史上将如何记录此事? 但她终究还保有理智,不管如何,就当下来说,长安是唯一的退路。 几经踌躇,女皇阴沉着面色,缓缓开口,道:“退守长……” 然而一语未了,大殿外忽然传来一个拖着长长尾音的:“报——” 女皇的话头被打断,与群臣一起看向大殿门口。 少时,一个斥候入殿,这斥候身上的衣服都碎成了布条,脸上带着干涸的血迹,似乎刚从战场上退下不久。 “说吧,太原是否已被辽军彻底侵占?数万辽军是不是正南下直奔神都而来?”女皇苦笑。 不过这样也好,反而坚定了她迁入长安的决心。 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即便背负骂名又如何?她已经想开。 宰相们的想法与女皇一致,他们已在思考,待会儿要赶紧回去收拾行装,仓促之下,希望不要出现意外才好。 那斥候在大殿中央站定,带着喜色,朗声道: “启禀陛下,攻打太原的数万辽军,不知出于什么缘故,竟在眨眼间退出太原,往北狂奔而去,不见踪影!” “……” 女皇君臣表情一愣,辽军这是……撤了? 他们不是刚刚才打下太原么? 怎么会撤呢? 不可能! 这不符合常理。 “大胆!光天化日之下,天子眼前,你也敢胡说八道编造谣言?来人,拖下去砍了!”有人暴怒,对斥候的说辞根本不信。 “陛下饶命,小人所说句句属实啊……” 那斥候刚被拖出大殿,正好又有一位斥候入殿,带来的是“关内道的辽军急速撤退”的消息。 女皇君臣又懵了,关内道的辽军也撤了? 紧接着,十几个斥候先后带来相同的消息,都说辽军撤了,原因不明,而且辽军撤退得很急,战利品、俘虏等都没有顾上。 女皇君臣这才相信,赶忙吩咐将第一个斥候放开。 随后,女皇面上又是欣喜又是狐疑,道: “辽军无故后撤,对我们来说固然是好事,不过,朕必须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这里面一定了不得的缘由!” 话音刚落,一个头戴面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