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贰(2 / 2)

加入书签

的打算放弃皇位,我们去西北看看,怎么样?”徐君月眼睛亮亮的,好像星星落了进去。

“好。”沈行舟重重点了点头。

两个人还未走到沈府,宫里的太监便来了,宣沈行舟进宫。徐君月看着沈行舟的背影,沉重而缓慢。她知道,他身上的枷锁终于还是落下来了。

“徐姑娘,陛下也传了你去。”太监转身看向徐君月,示意她一起。

“陛下可说了什么事?”沈行舟停住了脚步,一把拉住了那个小太监。

“沈大夫,好事,放心罢。”小太监眯着眼睛笑了笑。

徐君月和沈行舟对视一眼,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两个人坐在车架上,徐君月掀了帘子看着窗外,喃喃道:“长安的街道,永远这么繁华。”

路过一个戏班子,可是唱的戏文似乎是从未听过的,徐君月有些好奇,问道:“这唱的是哪出戏?”

“是陛下排的戏。讲的是一位被皇家抛弃的皇长子,遇见了一位心仪的女子,这名女子扶他上位的故事。两人争夺朝纲,匡扶正义,迎来了一个新的盛世。”小太监一面说,一面笑着。

“陛下写的?”徐君月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

“是,陛下亲自写的。”小太监点了点头,耐心地重复着。

不多时,马车缓缓驶入了宫墙之内,阴雨连绵之后,夹道到处是小水洼。沈行舟搀着徐君月,害怕她摔着。两个人一路走到了大殿,大康皇帝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会儿了。

“陛下。”两个人进屋行礼道。

“免礼罢。”大康皇帝抬了抬手。而后,拿着一卷黄缎绸走了下来,轻声道:“若安,明日朕将颁布罪己诏,将你认回皇家。这是立太子的诏书,一切皆是朕的错。”

“陛下,一切都晚了。”沈行舟向后退了一步,没有去接。

“朕知道,可朕依然要这样做。朕是天子,江山社稷总是要考虑的,你可以继位后退位,也算是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大康皇帝依然端着胳膊。

“陛下为何不早些时日做这些呢?现在,对我来讲,皇位,没有任何意义。”沈行舟声音大了些。

“若安,朕一切为了天下人。”大康皇帝见沈行舟迟迟不接,将那卷黄缎绸扔到了他面前。

“陛下,你可曾为我考虑过一点点?”沈行舟看着大康皇帝的背影,质问道。

“从未,莫说你了,天下没有人可以让朕去替他考虑。”大康皇帝重新坐上了皇位,居高临下地看着沈行舟,继续道:“你可以不接旨,朕一样可以杀了你,杀了君月,以及你们未出世的孩子。”

“因为朕知道,将这个皇位传于你,我朝便不会亡。”大康皇帝端起桌上的茶碗儿,抿了一口。

“朕对不起你,对不起你阿娘。是朕自私自利,才导致今天的局面,朕不奢求你原谅我。但是朕,希望你能登基,这份诏书,是我与你母后同书,在数年之前。朕从未想过要传位于别人,自始至终都是你。”大康皇帝言辞诚恳。

沈行舟看着眼前的人,摇着头,“我不想要这些!”

“若安,人生在世,没有如意之时,哪怕是我。”大康皇帝放下了茶碗儿,叹了一口气,又道:“我会给君月身份,让她可以有资格成为皇后。”

一旁的太监上前给大康皇帝顺着气儿,他看了眼下面的沈行舟,心里也跟着感慨,陛下在皇位多年,只在皇后和沈大夫面前自称过我。

“陛下,君月万万担不起国母之责,还望陛下收回成命,准了我与沈郎和离。”徐君月俯身行礼道。

“若是你不称后,便再无人,能配得上后位了。前日,你浴血杀敌,临危不惧。此等胆识,又有几人能有?是我眼拙,不如若安,有眼光。”大康皇帝笑了笑。

“君月,谢陛下隆恩。”徐君月俯身行礼,拉了拉一旁僵着的沈行舟。她知道,大康皇帝希望她来劝他。

只要她留下,沈行舟,便一定会接立太子的旨意。

“沈行舟,谢陛下隆恩。”沈行舟跟着徐君月俯身行礼道。

不出片刻,两个人肩并肩走出大殿,徐君月笑着看他,道:“看来你我,去不成西北了。”

“大漠孤烟直,如此豪迈景象见不到,可会觉得遗憾?”沈行舟有些愧疚,试探地问道。

“是,也不是。毕竟何处风光能胜你?”徐君月调侃着,去拉沈行舟的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