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道……就叫硬菜吧(5 / 6)

加入书签

,谁都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被汉军引入一条真正的死地……

杨川侧耳倾听了几个呼吸,嘴角的那一抹古怪微笑,愈发浓郁起来:“阿铁,拿出咱们的另一样压箱底的玩意儿,以最快的速度,弄死他们。”

阿铁‘哎’了一声,手中两面旗帜使劲挥舞七八下。

于是,葫芦沟两侧的荒草丛中悄然出现数百人,这些人一阵忙乱后,推出一架又一架‘抛石机’;他们好整以暇的调整好抛射角度、距离,这才将一团团被捆绑得十分紧凑的干草放置在抛射架上,并往上面浇了一些黏糊糊的黑色油污。

点燃后的草团子猛烈燃烧,冒出一股浓烈的黑烟。

“发射!”

“发射!”

在旗语指挥下,将近两百架‘抛石机’骤然发力,将熊熊燃烧的草团子抛射出去,滴溜溜的向峡谷底部砸了下去。

浇了黑色油污的草团子,重重砸在地上,登时便溅起一大团火星;那些黑色油污也不知什么东西,即便飞溅在石头上,都要继续燃烧好一阵子,更遑论溅到人和战马的身上。

随着一阵如雨般的连续抛射,整条葫芦沟里,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一时间,鬼哭狼嚎。

战马哀鸣。

杨川站在一块山崖上,抬头看了看瓦蓝瓦蓝的天空和那鱼鳞状的千里长云,一脸温煦的轻笑一声,道:“还行,本侯的运气比诸葛孔明的略好一些。”

站在一旁的阿铁愕然问道:“公子,诸葛孔明是谁?”

杨川笑了笑,道:“卧龙先生。”

阿铁伸手挠一挠后脑勺,搓着黑不拉几的脸颊,嘟囔一句:“不认识……”

杨川暗笑一声,你小子自然不认识,因为,本侯也不认识啊。

不过,回头可以问一问司马迁,查一下诸葛家的族谱什么的,大约应该能够寻见几位孔明先生的老祖宗……

……

元朔五年,盛夏。

朔方郡沃野县以东三百里的葫芦沟里,有匈奴妖孽通过,想要前来围攻我朔方城,却不料因此而触犯天威,被天道丢下几道天罚神雷所击杀,沟中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哀号之声不绝于耳一日一夜方才停歇。

仅此一下,便灭杀匈奴孽障两万五千余,真正是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呐!

故而,这一条状若肥硕葫芦的大峡谷,又名为‘天雷沟’。

啪!

各位客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其实真要算起来,杨川的学问应该比董仲舒、司马迁任何一个人的都要大,毕竟,两世为人的阅读量就十分的惊人,干干丹丹就是千万、万万吧?

记得他当厨子时,最喜欢的便是秉烛夜读,上知天文(修仙)下知地理(盗墓),医学星象占卜什么的,都有所涉猎。

其中,最令他着迷的,却还是说书。

杨川固执的认为,说书人,是汉帝国上下五千年来,最有味道的一种职业,每一个说书人,总给他一种娓娓道来的、犹如老狐狸般的感觉,往往令他流连忘返。

长安城里便有说书人。

不过,杨川一直不曾听过,这两三年来,他要么是在种田、做饭,要么就是在坑蒙拐骗搞钱养家糊口,即便他曾经去过几次长安城,却委实没什么心境与时间,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百废待兴的朔方郡,如今也有了说书人。

东方朔。

好吧,这家伙总是不甘于现状,总能扑腾出一点新花样儿。

这位后世鼎鼎大名的‘怪哉先生’,自从跟了杨川以后,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对于读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似乎越来越不强烈了。

相反的,对于如何让百姓人有一口热乎饭吃,如何站着吃蹲着吃就是不能跪着吃,以及如何笑着吃而非哭着吃,却流露出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与坚持,即便是他现如今已然是郡太守治下的八百石官员,最喜欢的却是整日介的跟那些江湖儿女来往,与那些屠鸡宰狗之辈称兄道弟。

这一点,就连杨川自己都做不到。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军压城城欲摧。

匈奴人的两万多精锐骑兵,将朔方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驱赶数以千计的汉人和奴隶,连天累夜的在攻城,全城军民拼尽全力的守城,每一个人都在忙碌,将源源不断的木料、石头和羽箭搬上城墙,帮助一千郡兵拼死守城。

东方朔家的茶馆却热热闹闹的开业了。

名字很霸气:东方茶馆。

名为‘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