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4章 邦畿千,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2 / 4)

加入书签

‘朝廷取士,自此唯才是举,唯德是依,唯效是瞻!凡能使亩产倍增者,厚其俸,彰其名;创新器利万民者,赐其爵,显其荣!名利于实绩中取,尊荣在贡献中生!《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百业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强;国强,则礼乐自兴,何忧纲常?’

‘技进则地力宽!昔大禹导河,李冰凿堰,赵过代田,皆技进一寸,地宽一尺之明证!今秉此道,志非止于守禹迹、复汉疆!《春秋》大义在一统,然此一统,非画地为牢,乃星火燎原,泽被八荒!’

‘吾华夏先民,穆王西巡,楚辟南荒,秦拓北漠,汉通西域,足证天壤之广,非止禹贡!今持格物致用之精神,仗分职专司之利器,当行统和万邦之大道!’

‘以吾农法,教远夷垦殖,变榛莽为膏腴;以吾工巧,惠四邻百工,易陋器为精良;以吾仁术,拯疠疫生灵,起白骨于绝境;以吾文本,传礼乐仁德,启鸿蒙于八荒!’

‘’

檄文如雷霆一般,滚滚而过,震得士族世家各个徨恐不安。

各大族内核人物紧急聚会,密室中烛火通明。

有人捶案痛骂,‘斐潜此獠,欲效暴秦焚书坑儒乎?竟将百工贱役与经学之士等同!此乃亵读圣道,动摇国本!’

有人脸色铁青,‘唯有经书方为正途!斐氏已是走了邪道!’

有人高呼,痛心疾首,‘此令一行,圣学将绝!礼崩乐坏,人皆逐利,与禽兽何异?’

也有人讥讽,‘斐贼出身寒微,不谙圣道,乃以商贾之术祸乱天下!’

但是不否认,在檄文之中,那些‘伪清流’、‘国之大蠹’等词刺痛了他们!

这檄文,几乎就是在对大汉传统士族世家特权的宣战书和掘墓令!

‘分职专司’剥离了官职对知识的拢断权!

‘百业皆士’打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金科玉律!

‘唯效是瞻’的取士标准更是动摇了大汉传统举荐取士的根基!

在这轰然而起的喧嚣之中,一部分的士族茫然失措,也有一部分的子弟开始连络尚在曹操控制下的州郡官员、地方豪强,提供钱粮资助,鼓动他们要站出来,联手来抵制新政,表示什么类似于‘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等言论

也有一些士族子弟向汉廷上表,痛陈斐潜‘变更祖制,败坏纲常,其心可诛’,请求天子讨逆。明知无用,只为制造舆论压力,以此来表示自己还是有为了天下做出了些事情的

但是,在这些喧嚣之中,一部分的年轻士族子弟在沉默之中出现了分化,尤其是那些原本对于家族安排感到不满和迷茫的子弟,开始偷偷的打听关于长安,关于‘百业皆士’、‘凭技获荣’的更详细的内容,引发族老震怒

曹操集团严密封锁檄文传播,斥为‘惑乱军心民心之妖言’。但在高压之下,暗流汹涌,底层百姓、寒门士子、部分务实官吏心思浮动。

‘斐贼此檄,毒甚十万兵!其言分职、百业皆士,乃掘世家之根;其言扩地增技、统和万邦,更是僭越称帝之野望!速拟檄文驳斥,凡敢传阅议论者,以通敌论处!’

檄文被列为禁物,公开谈论者,被禁言。

发表评论十二字者,入狱。

但是并不能阻挡在非官方层面的窃窃私语

‘关中分田’、‘百业都能当官’、‘大将军要带人去西域岭南开荒’的消息仍如野火般在乡野市井悄悄流传。

一些家境贫寒、科举无望或在曹操处不得志的读书人,偶然得到檄文抄本,甚至只是一些口述内容,如获至宝,反复阅读‘官学民学并举’、‘以实绩论高下’等句,眼中燃起希望,‘若真如此吾所长算学,或有用武之地?不必再苦求那经学门径’

而在中低层负责具体事务,如水利、屯田等事务的曹营中下层官吏,虽不敢在明面上表态,但内心对檄文中指出的‘技之桎梏’、‘豪强锢技’深有感触。一个管理河工的掾吏看着因缺乏新式工具和技法而进展缓慢的工程,暗自叹息,‘若山东真得有工学士专司此事唉!’

‘《礼运》言大同之世:“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吾辈推己及人,欲使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沐华夏文明之光,共遵仁德礼乐之教!’

‘嗟尔士庶!勿惑于流言,勿惧于变革。旧鼎已裂,新釜方炽!’

‘顺此潮流者,必为百业之栋梁,开疆之先驱,共享寰宇升平之乐;逆此大势者,终为螳臂当车之愚夫,锢技守私之蠹贼,难免碾作历史尘埃!’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卷绢帛檄文,此刻正沉重地摊开在曹操面前。

空气凝滞,唯有曹操粗重而压抑的呼吸声。

侍从和护卫,站在角落之处,恨不得化身为阴影,连大气都不敢喘。

曹操并没有清扫桌案,更换砚台,而是默默的,一遍遍扫视着绢帛上那些力透纸背、却又字字诛心的文本。

‘国之大蠹,民之巨贼’

曹操的眼角抽动了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