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9章 力能则进,否则退(1 / 4)

加入书签

秋冬之时,大河之水,也没有了春夏那么的强劲澎湃的势头,而是显得有些疲惫起来。

就象是当下的曹军。

荀彧站在渡口的高处,寒风吹动他的衣袍,戏弄着他的纶巾,见他呆头呆脑半天没有回应,就呼的一声,弃他而去。

想当年,荀彧是如何的风流人物,出门走一趟,多少大媳妇小姑凉远远见了,便是红了脸软了腿,可现在么,风尘代替了风流,皱纹爬上了眉间。

曹操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作为大汉一流谋臣的荀彧,难道说就没有半点感觉?

可是,又能如何?

虽然说在枣只的号令之下,原本在河洛之中分散的兵力,大多数都缩进了雒阳城中。

这种情况,让普通的曹军兵卒欢喜,却让曹操荀彧等这样的谋略者担忧。

荀彧越发的有一种预感,河洛是个坑。

大坑。

可问题是之前他们不得不跳进来,因为这里是骠骑军留下的‘唯一’破绽。

或许其他地方还有,但是曹操荀彧没办法等了……

山东中原的‘大势’,败坏得太厉害了,远远超出了曹操荀彧等人的预料。

当然,如果说狗货同学能够读一些历史,他就能明白在封建王朝末期,败坏的速度往往是超乎所有君臣的想象!

系统的衰败是渐进的,但崩溃是瞬时的。

当维持系统最后一点凝聚力的内核权威消失时,整个体系就会以远超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土崩瓦解。

这种‘加速败坏’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一个由多个恶性循环交织而成的复杂系统在达到临界点后发生的‘大崩溃’!

到了这种局面下,往往是回天乏术!

封建王朝初期的问题,通常是孤立的、比较容易解决的,但是到了末期,各种问题会相互交织、放大,相互缠绕,形成无法解开的死结。

天人五衰,那么最先,也是最容易出现的第一个衰败,就是‘财政崩溃’。

钱,花着花着就没了!

比如大萌,朝廷因为战争,宗室供养,官僚体系臃肿而财政枯竭。

财政枯竭之后,大萌朝廷就没想办法?有没有在财政枯竭的时候,想要从士族大姓,地方乡绅上获取钱财?募捐或是其他办法?而不是仅仅向自耕农加派税收?

有的。

确实多次尝试过,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最终基本上都是失败告终。

大萌朝廷召集沃尓沃,国戚,‘劝谕’捐款,以助军饷,表示这么多年来在大萌上赚的(都不好意思说他们贪的)也很多啦,现在国家有困难,大家都拿出一点来,支撑一下,共渡难关……

结果这些乡绅沃尓沃,国戚官僚表示,‘凭本事贪的,凭什么拿出来?’

然后张大人查帐,怒发十连问,问大萌的钱都去哪里了?

一条鞭法,清查全国。

结果上下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等到张大人一死,人亡政息,反扑立即开始,清查成果大部分被废除。

向士绅要钱之所以比向农民加税难上千百倍,是因为大萌的统治基础正是这些士绅阶层。

士绅阶层拢断了话语权。加征三饷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国策’,而清查陈年旧帐,则是祸国殃民的‘弊政’。

于是只有百姓继续‘苦一苦’。

土地兼并,产生大量流民,或者叫做大萌自由职业者,然后国家税基缩小,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然后渐渐的趋近‘临界点’……

‘临界点’之前,滑落还是平缓的。

曹操荀彧原本以为,‘临界点’还没到,还可以再‘苦一苦’,但是他们错了。

现在山东中原之地,已经象是在‘自由落体’了!

不过么,若是按照某些小绿书所言,抛开事实不谈,虽然落下,但是在这一刻,获得了‘自由’啊!

获得‘自由’开心么?

荀彧开心不起来。

‘令君,防务已经布置完毕。’一名荀氏军校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神色,‘只是……兵力实在捉襟见肘。’

荀彧没有立刻回答,目光依旧在大河之处。

‘捉襟见肘’,如今何处不是‘捉襟见肘’?

当年,谁不是说山东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谁会想到今日也是‘捉襟见肘’?

‘仲明,’荀彧唤着那荀氏军校,‘你去过各个营寨了?说说实际情况。’

荀氏军校叹了口气,‘自去年征战至今,各营兵卒减员严重……现在我们渡口这里,很多队率手下只有三四十人,而且还有一些是老弱……能不能请丞相派些精兵过来,要不然……’

荀彧的眉头锁得更紧。

荀彧以及荀氏子弟兵,要防守三个渡口。

陕津,小平津,孟津。

陕津是为了和潼关坂道协动,小平津和孟津么……

荀彧不由得有些后悔。

如果之前在太谷关,鬼哭隘口没有损失那么多的曹军兵卒……

荀彧深深的叹了口气,摆手说道:‘且去巡查看看。’

荀彧提起袍角,沿着河岸向前走去。

结果很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