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4章 血浸孤城旗色寒,斜阳晚照鼓声残(3 / 4)

加入书签

韩浩心情沉重地前往中军大帐向曹操汇报战况并请罪。

『末将作战不力,未能攻克雒阳,反折损兵马,请丞相治罪!』

韩浩单膝跪地,头盔抱在怀中。

曹操端坐案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摆了摆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元嗣辛苦了。雒阳城坚,守将亦非庸才,一日不下,也在情理之中。将士用命,某亦知之。汝且回去休息,整顿兵马,明日再战。』

没有斥责,甚至没有过多追问细节,这种『宽容』反而让韩浩心中更加不是滋味。他默默行礼,退出了大帐。

然而,就在他走出中军区域,准备返回自己营帐时,却看到了让他心头火起的一幕……

白天那个被他革职杖责的夏侯队率,此刻依旧穿着队率的服色,正与几名夏侯家族的军官聚在一起,指着韩浩的方向,毫不避讳地大声谈笑。

『嘿,无能之辈!只会拿咱们自家人撒气!有本事攻进雒阳啊!耗费了那么多性命,连个城墙垛子都没摸热乎……』

『嘘,小声点,人过来了……』

那复职的夏侯队率甚至故意冲着韩浩的方向啐了一口,脸上满是讥讽与不屑。

韩浩的脚步顿了一顿,拳头猛地握紧,额头上青筋跳了两下。

那夏侯队率撤职了。

没错。

韩浩的命令得到了『执行』……

但是又官复原职了。

因为另外一个命令,同样也得到了『执行』。

『令出必行』,一点问题都没有。

而能让其官复原职的……

韩浩微微回头,看向了中军大帐。

忠诚,唯有忠诚。

所以最终,韩浩什么也没说,只是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仿佛没有听见那些刺耳的言论。

他心中一片冰凉。

自己严格执法,维护的不过是表面秩序,而在更高的层面,姓氏与亲疏,才是真正的『法度』。自己这个外姓将领,即便看到了问题所在,又能如何?

他耗费心力,甚至不惜背负『苛责士卒』的骂名试图维持的军队秩序,在根深蒂固的宗亲特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更深的忧虑,韩浩融入了营地的阴影之中。

明日之战,前途未卜。

可他能做什么呢?

或许,只是『忠诚』罢了……

……

……

另外一处,似乎也出现了忠诚的问题。

只不过,曹丕觉得曹军没问题,出问题的是骠骑军……

邺城宫城,原本属于袁绍,后被曹操修缮一新的议事厅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弥漫在曹丕与陈群之间的寒意。

曹丕一身戎装,年轻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他几乎是以手指点着悬挂的邺城周边舆图,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亢奋:『长文!你看到了吗?骠骑军营地的变化!魏氏南下了,不知所踪!如今城外只剩下赵张两部!斥候来报,他们昨日在城西土塬之下,两军骑兵竟列阵对峙,弓弩相向,若非各自将官弹压,几乎就要火并!今日清晨,更有两队巡骑在漳水河滩为了争夺水源地而殴斗,见血方休!这难道是假的吗?』

曹丕盯着陈群,语速极快:『便是如此!斐贼大军将至!先是魏氏被逼走,余下二人必然是争功争权!而且这魏氏一走,无人居中调和,二人才会爆发冲突!这,这真是天赐良机!我军若趁其内讧,派遣精锐挑起争端,令二部自相残杀!必可重创骠骑军,解邺城之围,届时就算斐贼大军前来,也是难以收拾!届时父亲回旋,就可以一举抵定胜局!』

陈群依旧是一身整洁的官袍,面容沉静如水,他缓缓捋了捋胡须,目光并未落在激动的曹丕身上,而是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声音平稳得听不出波澜:『世子,稍安勿躁。赵子龙,北域都护,沉稳持重;张文远,骠骑麾下宿将,非无谋之辈。二人皆久经沙场,岂会因区区水源、巡哨小事,便在敌城之下、大军阵前,行此授人以柄的蠢事?此事实在过于……巧合了。』

『巧合?小事?』曹丕几乎要冷笑出声,『城下纷争喊得可不是小事!是北域都护之职!张赵争职,各不相让!若非内讧,难道是他们联手做戏给我看的?做戏需要真刀真枪的对峙?需要两方打得头破血流,尸横当场,人马见血?!长文,你未免太过谨慎!战机稍纵即逝!若待他二人缓和下来,或是等斐贼派来调停之人,我等便坐失良机!』

陈群转过身,正视曹丕,眼神锐利:『世子,正是如此,才更需谨慎。骠骑军顿兵坚城之下,日久师疲,求战不得。此或为故意示弱,诱我出城野战。我军兵力本就不如骠骑精锐,依城而守尚可支撑,若贸然出城,正堕其彀中。邺城安危,系于世子一身,不可不察。』

『非也,非也!』曹丕摆手说道,『守城,不是坐以待毙!更不可错失良机!张赵二人相争,已是见血,不死不休!兵卒之间必然多有怨恨!此时我们只需要因势利导,就可以让二人相互残杀!此举不需要多少兵马,就可坐收渔翁之利!又不是出动全城兵马,与邺城安危有什么关联?长文太过谨慎,太过谨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