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8章 天衢如砥(1 / 3)
秋风拂过河内连绵的营寨,中军大帐之外,斐潜昂然而立。
一般来说,以斐潜当下的地位来说,根本不需要出迎某人的,但是现在斐潜却站在营帐之外,迎接贾衢。
贾衢这一次从上党而来,过太行山,带着兵卒,粮草,牲畜等补充到了斐潜军中。
太原上党,号称小华夏。
这片土地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诞生、扩张、危机与重生,正所谓:『欲知中国,必看山西;欲懂华夏,须解上党。』
之所以显得太原上党一地如此重要,是因为这里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华夏小缩影』,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还是历史进程之中的『备份区』。
在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等分裂时期,太原长期作为割据政权的都城,成为北方汉文化的保留地。上党则因地形险要,多次成为流民与士族的避难所,存续中原文明火种,成为了乱世中的华夏文化的避风港。
贾衢远远见到斐潜站在大帐外相迎,不由得急急上前,拜倒在地:『衢参见主公!』
斐潜看着风尘仆仆而来的贾衢,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上前亲手将其扶起,『梁道一路辛苦!』
两人相见,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恍惚之感。
当年斐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而贾衢寄人篱下穷困潦倒……
斐潜上下打量着贾衢,看到贾衢已经完全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和稚嫩,呈现出精明强干的姿态,不由得多有感慨,『经年未见……别来无恙乎?』
贾衢也是看着斐潜面容上的风霜印迹,『主公……一向可好?』
『好,好!』斐潜拉着贾衢的手,便是一同往大帐内走。
走了几步之后,斐潜才有些反应过来,便是不露痕迹的松开了贾衢,然后一边示意让贾衢就坐,一边让护卫去倒茶。
斐潜在影响着大汉,但是同样也被大汉所影响。
他当年觉得男男之间手牵手很尴尬,但是现在也会不经意之间习惯了汉代的一些礼节……
汉代人更重视肢体接触表达情感,尤其是男性之间,挽手臂、握手这些动作,都属于『礼』的一部分。当然,比起对比同时期古罗马男性间拥抱、吻颊的礼仪,汉代的『把臂』更侧重精神联结而非身体接触本身。
茶汤氤氲。
贾衢双手接过茶盏,并未急于饮用,而是郑重一揖:『蒙主公信重,委以并北之任,衢不敢有片刻懈怠。今日得见主公,亦有许多政情需当面禀报。』
贾衢言辞恳切,举止间透着一股实干官员的沉稳。
『好,慢慢说。』斐潜示意贾衢放松,先喝茶,『并北之地,乃我军根基,更是新政试行之田,梁道主政数年,其中甘苦,潜愿闻其详。』
贾衢喝了两口茶,润了润喉咙之后,将茶盏置于一旁案几上,从怀中取出一卷由骠骑工坊新制的,更易书写携带的桑皮纸册页,让护卫送到斐潜面前。
斐潜展开册页,上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地记录着各项数据。
『主公,』贾衢缓缓的说道,『自主公重民重技之策以来,并北诸郡,尤以上党、太原为着,气象已非昔日可比。』
『愿闻其详。』斐潜一边看着册页,一边说道。
贾衢显然是心有成竹,对于管辖之地的情况很是熟悉,『上党、太原两郡,新增登记匠户三千余户,皆因工坊定制、军械营造、水利修缮之需而增之。以往匠户地位卑下,赋税沉重,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如今不仅匠籍单独管理,赋税有所减免,其杰出者,如改进冶铁风箱之冯氏、研制新式耧车之李匠,皆因技艺精湛,被授予「工师」之衔,享百石俸禄,见官不拜,子弟亦可入工学就读。有此等为楷模,便极大激励了民间钻研技艺之风。去岁,仅太原一郡,由民间匠人提出并获采纳的各类器械、工艺改进建议,便有十七项之多,应用于农事、矿冶、纺织,收效显着。』
斐潜眼中闪过赞赏之色,『民力无穷,智慧亦无穷。昔日腐儒视工匠为奇技淫巧,实乃大谬。唯有重其实用,尊其辛劳,方能激发其创造之力。』
贾衢也点了点头,继续道:『其次,以往太原上党两地郡县官吏,往往身兼数职,催科征税、断狱缉盗、劝课农桑,看似全能,实则难免精力分散,未能尽职。』
这个问题,原本是不好解决的,尤其是在战乱的局面下。
所谓民众百姓推选民官,即便是在后世也避免不了各种问题,何况是在大汉当下?
没有足够的约束制度,就算是芝麻大的权柄,都能掏出一个巨大的贪腐窟窿。
幸好,太原上党之地相对来说地理位置较好,在早期和中期的几次战争之中,一方面是持续时间不长,损耗不大,另外一方面则是烈度不高,而且还收拢了一些逃难的流民,补充了当地的人口。
因此在太原上党之地,才有了一些补充新官吏的基础……
贾衢继续说道:『并北各郡已逐步设立劝农、工、市、学等专职官椽。农椽专司推广新式农具、优选粮种、兴修陂塘;工椽负责督造官营工坊、核定匠户等级、管理矿产;市掾则平抑物价、管理市集、征收商税;学椽不仅教习经义,更增设算学、工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