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找罪名(2 / 3)
林如海冷冷的开口:“研发厅水泥厂的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现在京城里的大户人家,谁家不铺水泥地板,那都没脸出门。下面的省城,州县,修缮城墙都需要采购水泥,根本就供不应求。这是独家买卖,知道什么是独家买卖么?”
张庭恩道:“按照这个计划,修铁路要二百万元,公路修到济南,也不过三百万银元。这点钱,对研发厅而言,压力不大。”
不是账算错了,而是这个时代的银元,购买力极强。
“自打朝廷出手打击私钱,毁钱铸器之后,一枚银元能换八百文。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李清还是强调,这钱太多了。
潘季驯是懂行的,笑着接话:“铜钱兑换比变化,主要还是这些年从广州、福州两地来的海外铜锭大增,说起来这也是贾不器的手笔。”
说到钱的事情,承辉帝道:“前些日子,贾不器还建议,是不是朝廷发行一点小额银元兑换券,方便携带。”
张庭恩开口反对:“各家银行发行的银票,暂时够用了,不必再多此一举。”
其他的阁臣立刻跟上,附和张庭恩的话,这个问题上,阁臣们对皇帝可是警惕的很啊。
朝廷铸币有多少银子铸多少币,民间银行发行银票,靠的是信誉,兑换不上还能按图索骥。朝廷在发行纸币上有信誉么?
北宋的交子,大明的宝钞,这都是前车之鉴啊。总不能朝廷的纸币贬值了,找皇帝算账吧?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杜绝朝廷发行银票和纸币,这都是要严防死守的。
不然皇帝没钱了就印,这国家还不得完蛋啊。
换个角度,皇帝印了纸币,去买东西,却兑换不回等额的银元,那就是在抢。
虽然说皇帝抢劫是常有的事情,但能少一个样,就尽量杜绝。
一家伙,话题被扯远了,最后还是林如海道:“修路不是坏事,不器愿意修,那就去修好了。对朝廷而言,不会坏事。注意车马收费,也在情理之中,想省钱不走大路,可以走小路嘛。”
“说到铜锭,前一阵福州那边上奏,说广州那边弄的太好,西洋商船都不愿意北上了,福州市舶司收入锐减。”李清又提一茬。
“自己无能怪别人做的太好?这是哪家的道理啊?”张庭恩很不客气的怼过来,要知道,广州是贾琏的政绩,必须护着。不护着当什么老师!
林如海冷笑道:“据传,福州那边有不少的西洋商船个,夹带大烟走私,此事,应该让龙禁尉查一查。”
嗯,林如海也不是吃素的,你没事针对贾琏,就不要怪老丈人护短。
李清听了顿时脸色微微一变,不再说话。
承辉帝也没在意什么大烟的事情,偶尔夹带私货,很正常。下面的人,也要挣钱的嘛,不然谁做这官呢,总比贪污要强。
这边还在商议贾琏的奏折,那边贾琏已经开始动手了。
衙门派人到处张贴告示,最近白洋淀水匪出没,各府各县有关人员,多加小心。
很快就有商人去顺天府告状喊冤,说是他的货船夜间靠岸时,被水匪劫了。
李亨听了同知的回报后,觉得这手法有点熟悉啊,好像在哪里看过。
对了,当年在通政司,就见过郧阳府的上奏,说是民不聊生,山贼横行,地方士绅勾结山贼,谋财害命。
嗯,最好近期不要发现类似的案子。
很快,也就是三天后,奉命剿匪的神机营出击了,沿着运河南下,这一路剿匪多少不知道,但真有勾结水匪嫌疑的地主豪绅,被抓了几十个。
李亨闻讯非常的愤怒,贾不器搞钱不带上孤,这个怎么忍?
贾琏还是很会做人的,抓到的士绅,大多数送交顺天府关押审问,少数送天津府。李亨这才笑口颜开。
此事,一时间闹的沸沸扬扬,家属喊冤,官府出面解释(威胁),只是有嫌疑,没说就是勾结水匪了。你们要继续闹事,就按勾结水匪处置。
这边水匪的案子还没说法,沿途各县不少百姓,纷纷去县衙告状。
都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帮刁民,真是不知道衙门的厉害么?吃完原告吃被告,保管你骨头里最后一滴油都榨出来。
什么,你说王法?本官就是王法,就算你隔着几百公里,也能判你qj。凭口供就行了,说你强了,你就强了。不服气,要上诉,那就先关着呗,好歹关你两年,不然这些刁民,不知道王法的厉害。
厉害吧,张宗昌都甘拜下风。敢拿大炮打龙王的张大帅,都惹不起他们。
顺天府的不爽,很快就变成了爽翻了。这些地主豪绅,都是有钱人啊。穷鬼身上还能捞几个油水,想发财就要搞地主豪绅。
想出牢房,条件也很简单,首先你得签一份协议,卖掉一部分土地,其次,你得给顺天府上下打点到位。
动作快的,三天就出来了,嫌疑洗白了,出牢房还要放鞭炮,青天大老爷啊,谢谢了。
陆陆续续的,这些嫌疑人都洗清了,还有几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低头。
说实话,贾琏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是什么人这么硬啊?
行,没有勾结水匪的证据,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