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主动反击逼退俄军(1 / 3)

加入书签

第689章 主动反击逼退俄军

遭到重创的土着死活不肯继续攻城,即便科罗廖夫和罗曼诺夫如何威胁,都不愿意再进攻。

因为坚决的态度,俄军反倒不敢来硬的,做出了一定妥协,可以不攻城,采取后退围困战术。

俄军高层对于战损比的认知更深刻,一致认为即便俄军亲自上阵,面对如此高射速的火力,未必能比土着做的更好。

城外再次出现打着白旗来收尸的土着,城内的混成旅依旧没发起攻击。放任他们收尸后从容撤退。

不少军官表示了不满,“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之类的观点频出。

蒋平还算耐心的解释:“混成协加起来一万多人,安西军又不配合,想要长期立足,必须争取本地民心。”

一句话给部下们的嘴堵上了,是个人都知道,安西军与朝廷不说离心离德,长期割据导致的藩镇化已经显现。

安西还是太远了,并且道路艰难,朝廷很难有太多的力量投入此地。军一日不自立,

便由着它。

越是在前线,越是能充分的认识到沙俄的扩张带来的压力。如何将本地土着绑在战车上,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从现状看,此前的安西军做的并不好。守住比什凯克是第一要务,后续如何与安西军相处,如何与本地土着相处,未雨绸缪吧。

从结果看,安西军实现了把混成协顶在前面的目的,令贾想起了新野的刘备。

尽管如此,混成协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在第一线锻炼部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达到目的了。

收尸后的土着开始拔营后撤十里,次日开始挖壕沟构筑工事。

蒋平召集军官开会,宣布现有粮食实现配给制,做好安西军不能来增援,需要长期坚守的准备。

当然一味的坚守是不行的,我方需要做好侦查工作,找到敌军的薄弱处,果断的发起反击,不能让敌军顺利的构筑好包围圈。

是夜,侦查兵出击,摸清楚各路土着营地的情况。

三日内一直无事发生,俄军以及土着不免有所懈迨。混成协在夜色的掩护下,两个步兵标悄悄出城,运动到距离土着营寨一公里左右。

下半夜开始行动,攻击部队逼近敌营五百米距离左右时,集中所有迫击炮,对敌营发起猛烈的炮击。

猛烈的炮火在北、东两个方向造成了剧烈的混乱,五分钟的炮火准备后,步兵发起冲锋。

被惊醒的俄军发现,攻击来自北、东两个方向,立刻判断北面是牵制进攻,东面才是主力,敌军的目的是打通包围圈,向杜尚别撤退。

俄军高层商议的结果,主动后退,然后朝东边运动,争取在路上打撤退的混成旅一个措手不及。

想法是很美好的,现实却非常的残酷。

实际上混成旅毫无撤退的意思,赌的就是土着的夜战能力不行,部落之间不会相互援助。往东边打的部队才是伴动,主力是朝北打,争取给兵力最为雄厚的北面土着造成巨大杀伤,迫使其退出战场。

还有一点,侦查显示,北面的土着来自边境地带,属于最初跟着俄军南下的土着。他们与本地土着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攻击他们时本地土着是不会救援的。如果俄军增援了,那就利用营地与俄军近卫骑兵军打一仗,现有营地的防御工事可以充分发挥火力优势。

北面的哈族部落兵力至少三万,是围城的最大一支土着部落。

在猛烈炮火打击之后,营地陷入了混乱,混成协步兵杀开一个缺口后,快速朝两边扩大战果。

出击的官兵们远则步枪射击,近则以手雷轰炸,并到处放火点着帐篷。没有帐篷,这些游牧土着,冬天就没法呆下去。没有土着的配合,混成协有信心与俄军近卫骑兵军刚正面,并且战而胜之。

陷入混乱的哈族土着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被连续打穿了六七个营地之后,哈族部落彻底崩渍,部落首领在越来越近的喊杀声下,选择了带上亲随卫队先跑为敬。

城墙上的蒋平看着北面燃起的火焰照亮了天空,心里不免有点担心那帮孙子杀红眼了不肯撤退。转头看看东边,尽管兵力不多,只有一个营,却同样打进了土着的营地内,到处放火引起了混乱。

“天快亮了,骑兵标做好接应的准备。”蒋平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一个小时后,天微微亮了,远处的喊杀声渐渐的停止。

北面的两个步兵标实现了彻底摧毁哈族营地的目的后,开始陆续撤出战斗,交替掩护,快速后撤。

预料中前来增援的俄军迟迟不见踪影,负责接应并保护西边侧翼的骑兵标倒是捡到了不大不小的战果,三支百馀人的土着骑兵,看规模就是出来侦查的,骑兵标根本不客气,直接杀上去,笑讷了这份意外的礼物。

撤回来的第一二步兵标发现没有追兵后,从容不迫的顺手牵回来不少马匹牛羊。

这一战具体歼敌多少无法统计,但是自身伤亡只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十几个,还都是轻伤。

天亮之后全军撤回城内时,俄军一直没有出现。

损失惨重的哈族部落,干脆直接跑路了,在北面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