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环球舰队在欧洲引发的震撼(2 / 3)

加入书签

献帝还是个阿斗,谁知道呢?

总不能是刘病已吧?

你看,这就是历史长并且爱好记录历史的好处了,只要你愿意去读史书,总能在现实中对标。

看了一眼端着酒杯,努力严肃的扮演一个大人的新帕夏,贾荃的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微笑。

结束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后,舰队完成补给,继续出发。奥斯曼方面的实权派难得的又一次紧密合作,加快了派遣使团的速度。

该次使团的首席代表,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采购周帝国最新式的战舰,并且愿意全款支付。

至于钱怎么来,自然是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

实际上经过一次激烈的权利斗争之后,清洗了政敌的实权派们并不缺钱,缺钱的是国库。打击政敌的收获,自然是进了自己的库房,不可能为了国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的,这种现象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为国自掏腰包这种事情,在当下奥斯曼的实权派们看来,国家的钱不就是我的钱么?

这就好比民众捐钱给空军买飞机,却被存进花旗银行吃利息是一样的。

离开伊斯坦布尔之后的环球舰队,走突尼斯海峡,转头北上抵达马赛。

塔列兰走下战舰,站在马赛港的土地上,表情严肃的走向正在欢迎他回来的人群。

对于来访的周帝国舰队,法国方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原因很简单,周帝国新皇帝陛下,主张对外不干涉的原则,对于法国的政权更迭表达了理解,并且就执政府继承前法国的政治遗产给予了肯定。双方签署了新的友好协议,并形成了惯例。后续不管是谁主政法国,都照此办理。

因为这个政治事件的发生,欧洲各国的政治氛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国的政治人物达成了一致的观点,沙俄对于周帝国的傲慢态度,激怒了周帝国的皇帝陛下,所以才一改过去迟迟不承认法国执政府的态度。各国政要纷纷谴责沙俄政府,认为他们对领土的野心,造成了这一悲剧。

至于是哪里的领土,各国政要还算给沙俄面子,对于昔日沙俄东进的历史,进行了一番含沙射影,毕竟被打过一顿,现在伤疤好了忘了疼。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事情,因为各国政要对于周帝国对法国的态度转变,需要一个背锅侠。

私底下,各国政要的表现又是另外一回事。

英国内阁最大的担心还是印度问题,失去了北美十三州之后的英国,如果不是受制于法国的牵扯,注意力必然是印度乃至整个亚洲。

资本需要新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出地,这是由资本的属性决定的。

具体表现为,英国方面召见了沙俄公使,督促其转达国内,希望他们从欧洲整体利益考虑,尽量不要激怒周帝国。尤其是最近发生在黑海的冲突,周帝国战舰一对三,舰炮打出了惊人的距离和精准度,整个皇家海军为此连夜加班三天三夜,最大的希望就是亲眼看看那门开火的舰炮。

没等他们看到新式舰炮的样子,一条噩耗传回伦敦,印度舰队的六艘战舰对三艘周帝国的巡洋舰,被击沉五艘,俘虏一艘。

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海军被打败了,尽管是以海盗的身份被打败的,依旧不天塌了。

舰炮打的远和打的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威力巨大,这就太致命了。

更不要说,周帝国的新式巡洋舰,机动性远超同行们。打不过,跑不掉,这不是天塌了是什么?

所以,外相紧急会了周帝国驻伦敦公使,强调了两国的传统友谊,以及对友好协议的尊重。

相比之下,英国在欧洲培养的小弟普鲁士,私下对周帝国的态度则是另外一个态度。

现在的普鲁士还很弱,需要英国的支持,为此不惜添加反法同盟,充当了急先锋。

结果被拿破仑捶的半死,走投无路之下,想到了从周帝国引进技术和装备的念头。但怎么说呢,普鲁士穷啊!

容克贵族们,本质上就是一群乡下的土财主。一时半会,普鲁士也只能卖身英国,积累家当。

其实就算是这对组合出现,普鲁士也是个穷逼帝国主义,若非英国的扶持,也很难有所作为。

可见搅屎棍的大陆平衡政策,才是欧洲战乱不断的根源。

奥匈帝国方面私下里也有相应的争论,无非就是是否需要加强与周帝国的联系,获取相应的技术和装备。

至于沙俄方面,真就是一身的烂帐了。被指责之后,表面依旧不肯低头,坚持既定的主张。私下里则重新评估,中亚方面的计划必须紧急叫停。

毕竟欧洲其他国家距离周帝国太远了,没有地缘利益的切肤之痛。但是沙俄不一样,陆地上的接壤,导致了多方的冲突不断。

如果放任这些冲突的发展,很可能形成一场全面的长期的战争。

去过周帝国的鲁缅采夫,拖着年迈的身躯,向沙皇建议,必须挽回与周帝国的关系,否则将面临一场军事灾难。

沙俄方面的调整难度迅速了一次,敦促已经在路上的使团,加快速度,一定要尽快达成一个新的两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