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两茫茫(3 / 3)
傅九郎缓缓抬起头,沧桑的眼透过凌乱的发丝看着她。
“你还记得青姑么?”她问。
“记得,她?”傅九郎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她一直没有离开平昌县,在找妙贞姑娘。后来,一直在等你,想把妙贞姑娘的事情告诉你。”崔妙娘道。
傅九郎眼中有了变化,追问她,“青姑在哪?”
“她为寻找妙贞姑娘沦落风尘,一直给你写信,却没有一封寄得出去。后来,得知妙贞姑娘的死讯,她万念俱灰,写了这封遗书后便跳楼自尽了。”崔妙娘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递给了傅九郎。
傅九郎将其拆开来看。
【傅爷,见信如晤。我心有万般酸楚,仍不得不告诉你,师傅已故。她知你心中担忧梁夫人安危,又恐秦姑娘深入火海,欲为你解忧,方决定先行只身前往扇州开释秦姑娘。但出门之际为贼子所掳,挣扎之下,她必是为守梁夫人与秦姑娘踪迹,方才以死守秘。
您是江湖豪杰,她亦是巾帼之辈,皆是先有公心,后有私情。心照如此,何顾生死?不论今后如何,望你莫将她的死讯告知梁夫人与秦姑娘,教她们负疚于心、不得有释,也算成全师傅之愿。
青姑绝笔。】
傅九郎见信,涕泗横流。
“心照如此,何顾生死……”他呢喃着。
左拾玉,右拿信。
崔妙娘还带傅九郎去到荒林之中,在众多青碑之中,指着一块告诉他,里面埋着的正是玉妙贞。
碑上除了青苔,一无所有。
傅九郎摸向身后,取出刀在碑上刻下了“玉妙贞师太之墓,知己傅九郎刻”这几个字。
之后,他坐在墓旁,饮酒、泣泪。
此情,楚天佑三人亦十分动容。
楚天佑慨然而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而白珊珊却对傅九郎说的那句,心照如此,何顾生死,印象极深,不由得看了楚天佑一眼。
祭拜过了玉妙贞,傅九郎还是向崔妙娘告辞了。
崔妙娘拦住了他,要他见了青姑的女儿。
傅九郎对青姑的遭遇十分悲伤,他知她也是因他和玉妙贞,方才沦落至此。
于是,他决定带着青姑的女儿离开平昌县。
而数日以后,楚天佑等人也决定离开平昌县了。
路上,白珊珊悄悄问楚天佑,“天佑哥,那你是怎么处置任玉成的?”
楚天佑道,“他确实忠直之臣,但确实此案元凶之一。我让他自裁以谢其罪。”
白珊珊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既不伤害忠臣之心,又不纵容贪恶之念。”
楚天佑淡笑,“知我者,珊珊也。”
赵羽见丁五味跟上来了,便岔开话题,问白珊珊,“珊珊,你身体全好了吗?”
“我说石头脑袋,你这摆明了是不相信我丁太医的医术,我说了,药到病除,珊珊就一定没事的!”丁五味拍着胸脯跟了上来。
白珊珊笑着说,“是,五味哥的医术跟他的骗术一样,入神入化,我已经全好了。”
楚天佑笑着看丁五味,问,“诶五味,这趟平昌县之行,你不是白来了么?”
丁五味一脸满足地晃了晃脑袋,问他,“怎么说?”
赵羽道,“来了一趟平昌县,什么都没捞到,我看你在街上分钱,好像还倒贴了不少银子,这不是白来么?”
丁五味啧啧啧看着他们俩,“肤浅。我是那种眼里只有钱的人吗?”
白珊珊也调侃他,“难道不是么?”
丁五味叹了口气,“珊珊,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了了平昌县这么一大件功德,今后自然是财运亨通,有什么好惋惜的?再说了,分穷人家的钱算什么本事?咱们要做的是劫富济贫,富~”
说完,他大步流星地往前去了。
楚天佑几人相视而笑,跟了上去。
忽然,平昌县衙追来了一个人,将楚秉良亲笔之信交给了楚天佑,楚天佑看完,笑意全无,面色凝重。
本卷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