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印度着名大学之二印度理工学院(2 / 3)

加入书签

性相结合,进而构建个性化和终身性的工程教育体系。学生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为确保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在学校的安排下,每一位学生至少完成一次企业实习。

德里分院侧重工程学;坎普尔分院在侧重工程学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孟买分院强调培养专家研究型人才,实行工学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公开答辩制度;卡拉格普尔分院重视工程专门理论的学习与技能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马德拉斯分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制图训练,主张学生要多参与当地业界的活动,以与业界保持互动。

2、学科建设

印度理工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理、工、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学业和设计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下,体现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且印度理工学院各分院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

印度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建了新生定向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大规模在线课程等。各分校均设有本科生学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课程计划,具体各个学院因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印度理工学院最常见的本科学位是技术科学学士学位,另外还设置了双学位和五年制的综合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则更加丰富,如技术科学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和理学硕士。一些理工分校设有专门的研究生课程班,如科学技术信息专业的硕士学位,医学科学和技术硕士学位、城市规划硕士学位、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设计硕士学位以及在海上作业与管理的硕士学位。博士教育计划中则提供了博士学位,并附有相关的助教金和助研金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印度理工学院还额外设立了非常规的五年制双学位,即科学技术学士学位和科学技术硕士学位联合教育计划。

3、师资力量

印度理工学院多方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任教,师资比为1:6至1:8,iit的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iit各分院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自主设计并实施教学或科研计划。

印度理工学院的教职工包括印度航空航天局学者、印度青年科学院的学者、印度科学工程领域的教授等。

三、录取方式

1、本科

联合入学考试作为印度理工学院组织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大学招生考试,也称之为印度理工学院联考,是印度很多学生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重要途径。印度联合入学考试因其通过率较低,被誉为世界上最可信和最具竞争性的高校招生考试之一。2015世界最难考大学排行,印度理工学院居榜首,报考人,录取人,录取率3。2021年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约有

名,只有名考生有资格进入高级考试,最终只有约名考生获得23所理工学院的录取,录取率仅为2左右。

2、研究生

印度理工学院研究生可以参加工程研究生能力倾向测试、硕士联合入学考试和设计普通入学考试获取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工程研究生能力倾向测试由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组织,用于筛选研究生入学。考试共有30份试卷,包括全卷和部分卷。考生可以选择从允许的两张试卷组合中选出一张或两张试卷进行考试。考生获得的成绩自成绩公布之日起三年内有效。只有已完成本科学位或目前正在攻读本科课程最后一年的考生有资格申请研究生。设计普通入学考试是由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代表印度政府人力资源开发部进行的全印度考试,且是设计硕士入学的资格考试。

3、合作交流

20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决定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重点发展理工教育,并推行质量改进计划。印度政府1956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合作,该合作的产物就是1957年在孟买建立的印度理工学院。从1956年到1973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苏联赠送大批教学科研设备,派出专家到孟买指导,共派出了59名专家和14名技术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供奖学金让苏联培养了27名印度教师。1965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孟买分校又接受了苏联政府提供的额外援助。

4、国际合作

20世纪80年代后,在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资助下,6所iit学校与6所顶尖的德国工业大学(亚琛、柏林、达姆施塔特、德累斯顿、卡尔斯鲁厄、斯图亚特)开展研究生合作培养。卡拉格普尔分校在科研、经费、设备、人才、课程等方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与国际合作,德里分校开展学生、教师交换,合作研究,博士和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