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遭遇火灾(1 / 2)
第64章六十四、遭遇火灾
牌子刚挂上不到半个小时,一位路过的中年顾客看到,停下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王芳燕拿出一本剪报,跟顾客解释:“我们摊子被报纸报道过好几次呢。接着,她指着剪报跟顾客一一解释,报纸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报道的。中年顾客听完,称赞不绝,而后看看玻璃柜台里面的翡翠,又赞好看,不过,最后还是空手走了。
之后,又有几个人问,王芳燕依然热情解释,有一个问了价,但是最终都没买。
询问牌匾的顾客没成交,倒是看到有人好奇凑过来的顾客成交了一位。王芳燕很受鼓舞,不知疲倦地跟询问的人解释,一个早上下来,喝了好几杯灵芝茶。
王淑芬笑她:“小燕啊,你悠着点,严老板的茶都不够你喝了!”严如玉说:“没事,茶管够!”
王芳燕两眼亮晶晶,呵呵傻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顾客是报纸报道后的第三天开始多起来的,有直接购买挂件,也有人询问他家摆个什么翡翠比较好。
对挂件感兴趣的顾客,严如玉都交由王芳燕接待。想要买摆件的客人,严如玉亲自出马,询问客人的需求,尽量说服他们做定制,如说服不了,只想简单要个摆件,让王芳燕带着去专做摆件的摊子,帮忙挑选。几日下来,严臻翡翠的柜台空了大半,即使吴晓峰从报纸报道的那一日开始加班加点,也没能补上那些空位。
连卖摆件的摊子都成交了两单,摊主过来把佣金给严如玉时,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天,来了一位顾客,直截了当说老板家里想重新装修,想请严如玉帮忙去设计设计。
“我们老板对严老板的眼光赞不绝口,很希望能请严老板帮个忙。"来人说。严如玉不由得仔细打量这位客人,见他一身西装,看起来像是正经人,面相也颇为周正,眼神却闪烁,心底暗生警惕。严如玉微笑着和这位自称姓李的客人约好了上门时间。王芳燕很兴奋,客人走后几乎想跳起来:“姐,是个大客户!”兼做设计的订单,收费比单单售卖翡翠高,用严姐的话说一一设计很值钱的!
严如玉扯扯嘴唇:“是个大客户。”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鸿门宴?
严如玉垂着眼皮思忖片刻,对王芳燕说:“你看下摊,我去打个电话。两日后的上午,严如玉和王芳燕如约来到喊卯边寨。李先生早早等在路边,见到她们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喊卯边寨离勐卯镇不远,约三四公里的距离,是个傣族聚居的寨子。寨子里还保存着完好的傣族风格建筑,茅草做屋顶的竹楼比比皆是,远远望去,还能隐约看到寨子中有座金碧辉煌的尖顶佛塔。严如玉上辈子来过喊卯边寨,那时候喊卯边寨已经是个景点,佛塔比现在更金碧辉煌,寨子的布局倒是和现在大差不差。严如玉推着自行车跟在李先生身后,边走边打量喊卯边寨,仿佛从来没来过一样。
严如玉问:“李先生,你也住这里吗?”
李先生笑着点头:“我也住这里。”
寻常人一般会继续往下说,至少指着某个方向说自己家在哪里,但他没有。严如玉微微侧目,冲王芳燕使个眼神。
王芳燕微微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严如玉伸手打个呵欠,问道:“我昨晚想了很多种方案,就是不知道你家老板会喜欢什么样的,你家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平常穿西装还是普通衣服?”李先生说:“我老板平常和普通人一样。”那就是穿普通的衣服了,但有些人对衣着不讲究,对别的讲究。严如玉再探:“老板家里的装修是西式还是中式的?我只做过一次这种活,心里还没底,不知道能不能让老板满意。”李先生对严如玉东问西问的很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说:“就是普通人家的样子。”
严如玉连问两个问题,都没得到准确的答案,心头越发笃定。但她不再烦李先生,而是和王芳燕讨论起喊卯边寨来:“这种小竹楼你见过吗?”
“我老家那边也有像这样的吊脚楼。"王芳燕说,“不过是用木头做的。”贵州吊脚楼的形制和傣族竹楼倒是有点类似。严如玉点点头:“那肯定也很漂亮。”
现在很多人嫌弃这样的竹楼老气,不时尚,难得听到有人夸竹楼漂亮,李先生的语气明显温和起来:“严老板也觉得竹楼漂亮?这竹楼冬暖夏凉,多好,真不懂那些年轻人为什么嫌它老土?这哪里老土,多好看啊,是不是?”“对呢。"严如玉附和道,“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怎么会土呢?″
一番闲聊,李先生对严如玉的态度熟络许多,也透露了点他老板的信息。“我们老板也喜欢竹楼,他家是我们寨子最大的竹楼。"李先生抬手指着前面一座大竹楼道。
严如玉抬眼望去,只见这竹楼如一座塔楼,粗略一数,二楼起码有五个房间,外头还围着一圈齐人高的竹篱笆。
严如玉惊叹:“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竹楼。”李先生面露得意:“这个竹楼,我也帮着做了。”这会儿,三人已经走到竹楼面前,李先生上前开了门,带着她们往里走。王芳燕悄悄拉住严如玉的手,严如玉回握了握,抬脚跨过了竹门。院子很空,竹楼一楼本应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