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言外之意(1 / 2)

加入书签

“请武君赐教!”拓跋澄语气依然恭敬,现在的梁萧不是他该得罪的,哪怕西秦有心趁虚而入。

“其一,本将军既然已经斩杀罗迦,自是与匈奴单于不死不休,匈奴举倾国之兵南下只是时间问题。非常时期,徐州将会封锁国境线,驱逐一切可疑人员,希望贵国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莫要派兵入境,以免引发误伤。”

“其二,在本将军击溃匈奴单于之前,希望贵**队只镇守本国国境,不可接近徐州百里,以免造成双方误会。”

“其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州食盐价格会暂时下调为每斤二十文,只要贵国接受前两个条件,你们从徐州大量收购的食盐价格可以暂时压低到每斤十七文,徐州也会公开禁止任何私盐流入贵国,保证贵国利益。”

面对梁萧从容提出的条件,拓跋澄当即表态。

“此事我做不了主,请武君稍候数日,我当以四百里加急请示吾皇!”

他作为西秦的山阳太守,皇室宗亲,就算再怎么愚钝,也能听出梁萧的言外之意。

这个时期,西秦最好避免任何觊觎徐州的举动,否则徐州食盐很可能大量流入西秦,从今往后西秦也无处进货食盐,每斤二十文的食盐对西秦盐政的打击可想而知!

除非西秦能打下整个徐州,但若是连沛郡都打不下来,必将面对梁萧的疯狂反扑……

梁萧送走拓跋澄之后,又先后前往书坊和糖坊巡查。

妻子们身怀六甲,他不忍心再让她们操心此事,只能和卓子房、钟离修多多担待。

钟离修作为梁萧的老丈人,如今身兼徐州主簿和天策府主簿两个核心官职,备受敬仰,也实现了他年轻时施展抱负的梦想。

在梁萧的支持下,徐州与天策府,事无巨细,皆由钟离修主导记录,避免任何疏漏与粉饰。

徐州的官吏除了一部分本地属官,剩下的超过六成都是从江南赶赴徐州的有识之士。

在梁萧的主持与卓子房等人的辅佐下,众人恪尽职守,也不敢贪赃枉法,徐州由此大治。

即使大敌当前,梁萧也拦截了朝廷的和亲队伍,徐州也几乎无人为了明哲保身而辞官退隐,整个徐州总计只有三十名官吏向上级递交意见,希望梁萧谨慎应付朝廷,避免被政敌抓住把柄,沦为乱臣贼子,而丧失朝廷的支持。

对此,梁萧没有责备这些人,但失去朝廷支持本就在他考虑之内。

现在,他亲自坐镇沛郡,一切已准备就绪。

新一期报纸发行,梁萧借此通告徐州。

“武君敬告本国百姓:徐州有信心应付一切来犯之敌,且必将驱逐匈奴,收复燕云!”

徐州军民纷纷表态。

“誓与武君共存亡、同进退!”

这些徐州百姓,尤其是东海郡与沛郡百姓,都是过足了苦日子的,江南百姓更是因为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而迁居徐州。

没有人希望失去这位武君,回到过去穷困潦倒的日子。

家家户户留足自用的粮食之后,带着家中余粮赶去官府,向官府低价出售,每斤粮价甚至不超过二十文。

沛郡和彭城的糖坊正在疯狂产出白糖。

沛郡的白糖供应军需,彭城的白糖供应江南富人。

广陵郡,望江县。

梁品的胞弟梁德亲自镇守码头,迎接玄奇。

“咱家带了陛下的圣旨,率众万人,押送二百万两白银,支援徐州,目前运输队正在对岸!”

梁德检查过圣旨之后,心中惊疑,仍是不敢大意。

“请玄公公等下官请示过武君,以免造成误会!”

玄奇没有反对,只是催促:“必须马上以八百里加急通知武君,让他早些定夺,莫要误了大事,暴露陛下的这些白银!”

梁德立即派人通知去沛郡梁萧,并亲自带队随玄奇过江,检查白银,以确认真实性。

毕竟如今他的主人已经公开违抗武帝旨意,他已经无法确定玄奇这一万人的真实目的,倘若对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夺码头,徐州危矣!

出乎意料的是,对于他的要求,玄奇没有任何不满,而是毫不犹豫答应。

梁德渡江之后,和亲兵们反复检查所有大船上储存的白银,也不禁惊讶,再次派出第二波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向梁萧告知此事。

一日之后,梁萧在天策府收到了梁德的急报,也惊疑不定,召集众人讨论此事。

“武帝给我下了一封密诏和一封公开诏书。公开诏书是催促我在三年之内抗击匈奴、收复燕云,否则严惩不贷,却只字不提公主之事。密诏里却是写了将公主交给我照顾,并从内帑拨款二百万两白银,全力支持徐州……”

“大家认为,此事是真是假?”

众人一阵讨论之后,卓子房集中意见。

“抢亲并斩首罗迦之事,木已成舟,武帝应该不至于蠢到派兵攻打徐州。但此事确实有违常理,主公不如先派人确认白银真实性,再作打算。”

“毕竟,目前无法排除京城企图以王师兴师问罪,以逼迫沿途徐州军队倒戈的可能性。”

众人也深表赞同。

梁萧也不敢轻易信任武帝,立即派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