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谨慎(1 / 2)
匈奴军营内,单于与大国师目送右贤王的军队远去,目光阴鸷。
“国师,我军此行人数众多,三军齐全,又背靠泰山,不必担心梁萧从后偷袭,如此布置,可谓天衣无缝!”
单于自信满满。
连匈奴狼骑都加入了本次南征,匈奴光是骑兵都超过十万,步军更是有二十多万,合计三十余万,算上几十万民夫,号称五十万大军,军营众多,前后绵延百里。
声势浩大,前所未有。
唯一的问题在于军粮和军器补给,但也有西秦鼎力支持,难题迎刃而解。
一座曾经失守的琅琊不过几万守军,匈奴军队也无比了解当地的地形,何愁不能破城!
至于梁萧之勇,如今有三大勇士坐镇军队,也不必担心梁萧冲阵杀敌无往不利。
“臣只担心西秦趁火打劫,最无缺其人行事不择手段,万一西秦抢不到徐州郡县,便会借机蚕食我国边境……”大国师眼里满是忧虑。
对于最无缺,他可是有切齿之恨。
双方对彼此都有灭门之仇,因为最无缺的报复,他更是在撤退途中被大火烧伤,即使大难不死,也已经彻底毁容,如今只能以黑袍裹身。
即便如此,为了匈奴大业,他还是暂时搁置了与最无缺的仇怨,但两国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仍是满心忧虑。
“国师多虑了,拓跋穹以仁德著称,断然不至于有如此下作之举!”单于安慰道,“等拿下徐州之后,时机成熟,朕也一定为你报仇雪恨!”
大国师谢过之后,又提醒道“陛下,白袍兵乃是天下骁锐,不可轻敌。等驱逐之后,我军兵临城下,趁着军队尚未集结,陛下可以派人搦战,以挫敌锐!”
单于心领神会,“朕正有此意!”
举倾国之兵南下,不可能迅速集结成功,光是沿途粮草的筹措都是个问题,只能等军队陆续集结在此地军营,以数倍于琅琊守军的数量出击,他才有合围琅琊的底气。
梁萧的白袍兵,是他亟待解决的麻烦。
只要这支白袍兵还敢深入作战,右贤王与赫连克便不敢以骑兵阻断琅琊南方的道路。
更何况,琅琊东南面还有海域,梁萧完全可以利用水军北上支援,这都是他必须考虑的情况。
此战先机,在于驱逐白袍兵,提振己方信心!
左贤王与罗迦之死,右贤王之惨败,早已使梁萧威震天下。
无论如何,首先要击退梁萧一回,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
右贤王出兵之后,只是谨慎行军,并没有选择急行军。
对此,赫连克心知肚明,没有任何意见。
右贤王曾经在梁萧手下折损十万之众,已被打出心理阴影,如今不敢有任何轻敌之举,情有可原。
恰恰相反,右贤王谨慎行军是好事。
他手头有三万匈奴狼骑,现在已带出两万,剩下一万还在本土往这里集结的途中。
如果可以,他不需要匈奴狼骑有一兵一卒的损失!
右贤王的谨慎行军,也给了白袍兵斥候迅速发现敌人的机会。
深入敌境的白袍兵斥候登高远眺,望见浩浩荡荡的骑兵军队,也吃了一惊,立即回报。
“禀报主公我军斥候部队在前方巡逻,发现匈奴大队骑兵正朝这里赶来,估算人马超过五万!”
马背上的梁萧与众将相视一笑。
“传令全军就在此地休整,严阵以待!”
白袍兵全军停留在琅琊西边六十里外的草原。
战马啃光了沿途野草之后,改为食用精饲料与适量的糖水,保证膘肥体壮。
这一次梁萧主动出击,乃是为了先挫敌军锐气,以提振徐州将士的士气,从而为将来的决战做好准备。
但匈奴骑兵数量众多,如何斩获敌军而不至于大损,白袍兵将士所携带的旧弓便是关键。
右贤王的军队规模庞大,匈奴狼骑与常规的匈奴骑兵步调保持一致,直到午时,双方终于在这片草原对峙。
白袍兵上万人,面对成片的匈奴骑兵,人数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每一位白袍兵将士皆是面无惧色。
相反,如今白袍兵战意冲天,纵使以寡敌众,亦有足够的信心!
不过,军令如山,梁萧已经下令。
“先以旧弓诱敌深入,不得近距离缠战!”
军令一下,白袍兵全军缓慢接近右贤王的军队。
“禀报右贤王敌军非但没有撤退,更主动接近我军,已经抵达一里之外!”
右贤王与赫连克正在高地上指挥作战,闻讯也吃了一惊,决定先观望一番。
“狼骑居中,四万骑兵分列两翼,不可主动出击!”
右贤王军令一下,六万匈奴骑兵颇感疑惑。
人群中,一道熟悉的身影纵马上前,来到右贤王身前,忍不住抗议。
“右贤王,六万对几千,优势在我军,为何转攻为守?”
右贤王没好气地瞪了来人一眼。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单于的妻弟,曾经被梁萧俘虏的呼延迅!
梁萧受封天策上将之后,举世皆惊。
原本单于的使节正在沛郡与卓子房讨价还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