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治蝗和以工代赈(8K还6)(1 / 6)

加入书签

左宗棠刚离去没多久,李奕还在处理手头的政务。

便见张之洞步履匆匆的从外边走了进来。

经过通报之后,张之洞来到李奕面前汇报道。

“启禀陛下,河南那边出事了……”

李奕闻言,下意识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头将目光望向了张之洞。

这时候,他的心中不禁便是一个咯噔。

李奕是知道当前河南的情况的。

饿殍遍地不至于!

但蝗灾,旱灾接连爆发,也是使得河南地方上的局势相当困难。

这时候,河南出的事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

“快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奕追问的声音中略带急切。

张之洞上前去,将手中的一封奏报呈递给李奕,然后开口解释道。

“陛下,这是河南布政使梁丰发来的奏报,说是朝廷第一批次运往开封的赈灾物资数量和账本上的数额对不上,缺了一万三千吨。”

“并且,这上面还有负责押运物资的,大唐战略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胡广德的署名……”

张之洞什么都没说,但又什么都说了。

一般而言,如果物资数量对不上,那么,负责押运物资的胡广德是一定有问题的。

但是,这封奏报上却是也有胡广德的署名,这便表示,此事绝不是贪墨赈灾物资那么简单。

当然,张之洞之所以不把话说透,并非他害怕把事情点破后会得罪人。

他张之洞可是皇帝的亲信近臣,朝中没几个人值得他忌惮。

张之洞之所以不把话说透,其实是顾虑李奕的感受。

一个成熟的下属在献策的时候,绝对不会把事情说尽,而是会留下一些遐想空间。

好让上司对事情能有一点参与感……

否则的话,上司说不定就会觉得你把他当傻子,然后对你不满。

而这,便也是人情世故的一部分。

李奕闻言,下意识蹙眉,心中微怒。

他明明三令五申,这次的赈灾物资谁伸手剁谁,可竟还有人敢顶风犯案。

这让李奕如何能不愤怒?

但很快他便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

这是有人想借着大灾之年搞事情!

而后,李奕的心态便有些复杂,愤怒,但又有些松了口气。

怎么说呢,李奕并不在意底下人搞斗争。

因为底下人搞斗争很正常,他们要是不斗了,李奕才是真的该小心些了。

现在他踏马真正需要在意的,只有一件事了,那就是有人对赈灾物资动了心思,要借灾情谋利。

绝对不可原谅!

愤怒的李奕将手中看完的奏报给砸了出去。

“混账东西,究竟是哪个混蛋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这个关头贪朝廷的赈灾物资?”

“孝达,你立即去向监察部部长杜顺传令,告诉他,给朕将此事一查到底!”

“不管涉及到谁,只要是敢在赈灾物资上动脑筋的,一律法办,绝不容情!”

张之洞闻言,当即点头应是,然后转身离去传令。

……

开封!

河南的灾情仍在继续。

但是,随着朝廷将大量的粮食,药材,捕虫网等赈灾物资分批次送到河南灾区,灾情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开封城外,随处可见官府组织人手拿着网兜,捕杀到处飞舞的蝗虫。

那些蝗虫在被捕到之后,便被堆放在一起,一把火下去,噼里啪啦的炸响声传来。

空气中弥漫着烧焦味!

除此之外,每到夜间,官府还会组织人在田间地头点燃一个个火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引导蝗虫飞蛾扑火,自我毁灭。

在官府各项治蝗手段齐出之后,很快,蝗虫的数量便开始急剧减少,蝗灾开始被有效控制。

之所以在捕到蝗虫之后,是直接烧掉,而不是吃掉它。

并非灾民们不敢吃,而是不能吃。

蝗虫分两种!

一种是独居的绿蝗虫,一种是群居的黄蝗虫。

这两者之中,独居的绿蝗虫一般没毒,是可以食用的。

油炸之后风味很不错!

可群居的黄蝗虫,体内则是含有剧毒的氢氰酸,并不适宜食用,吃多了那是要死人的。

而蝗灾的源头,则大部分都是群居的黄蝗虫。

所以,在蝗灾之中,除非实在是饿急眼了,否则是绝对不会有人去吃蝗虫。

现在的河南,虽然受灾情况严重,但随着朝廷着手赈灾治蝗,灾情已经极大缓解。

多了不敢说,最起码是不至于饿死人的。

所以,这些蝗虫在捕到之后,唯一的处理方法也就是弄死然后烧掉,以绝后患。

梁丰带队走在开封城外的田间地头,他挽起裤腿和袖子,和灾民们一起处理蝗虫尸体。

虽然他没干几下,便累的满头大汗,然后就跑到一旁休息去了。

但如此一幕,还是让灾民们十分感动,忍不住冲着他高呼青天大老爷。

听着四周灾民热情的高呼,梁丰脸上满是笑容,开口对自己身边的秘书吩咐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