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奖惩分明(3 / 5)
显微镜,用酒精灯烤干痰涂片。透过目镜看到抗酸杆菌的红色斑点。又过了好一会儿,她走出帐篷,看到张志成焦急地在外面踱步。张志成一下子迎上去,急切地问:“情况咋样?”林悦神色严肃,轻声安慰道:“我基本确定是肺结核,得赶紧采取措施。”
张志成立刻点头,语气坚定:“你说怎么办,我全力配合。”林悦沉思片刻,条理清晰地说道:“和他同车来的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必须马上隔离。另外,咱们戈壁滩上通风很好,基本不用担心,但他停留过的地方,像是医务室里,就得重点消杀。”
孙专员正和王力交代着劳改犯分组的事儿,看到张志成火急火燎的样子,忙问:“小张,咋这么着急,出啥事了?”张志成喘着粗气,语速很快:“孙专员,不好了!刚林医生检查出一个劳改犯疑似肺结核,这病传染厉害,林医生说要马上隔离同车的人,还要对他待过的地方消毒。”
孙专员听完,神色瞬间凝重起来,立刻对王力说道:“马上把同车的劳改犯隔离起来,通知所有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你那边的分组工作先暂停,确保人员不交叉感染。”
一旁的胡副场长也着急起来:“啊?这可咋整,那分组工作停了,安置进度得耽误不少。”孙专员严肃地说:“人都病倒了,还谈啥安置!师里场里都有应对疫情的丰富经验,咱们得赶紧行动起来,先把疫情控制住才是大事,其他都得往后放。”
胡副场长虽满心担忧安置进度,但也深知抗疫刻不容缓。他用力一拍大腿,转身对身后的职工们喊道:“大伙都听到了,这疫情可不是小事!咱们得赶紧行动起来,去挖单人地窝子,给隔离的人用。都别磨蹭,带上家伙事儿,跟我走!”职工们纷纷应和,迅速拿起铁锹、镐头等工具,跟着胡副场长快步朝着营地外五百米开外的空地奔去。
另一边,王力按照孙专员的指示,忙着通知营地所有人减少聚集,又组织人员将同车劳改犯引导至临时安置点,等待转移到地窝子隔离区。“大家不要惊慌,按照顺序来,听安排!”
隔离区选址在距离水源地八百米的背风坡,经过24小时的轮班赶工,单人地窝子终于全部挖好。这些地窝子分布合理,间距足够,既能保证隔离效果,又能让隔离人员有一定的生活空间。胡副场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王力说道:“队长,隔离区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转移。”
隔离告一段落,但其他劳改犯们的心思却都活泛起来。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患病的同伴,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安。有的则暗自揣测着接下来营地会如何安排,会不会对他们更加严格。孙专员看在眼里,说道:“小张,小王,今晚咱们仨加个班,把管理规范和奖惩措施全部订出来,明天早饭时候公布。”
油灯把三个人的影子投在夯土墙上,晃动着像皮影戏。王力用铅笔头敲着搪瓷缸:“要我说,得定个死规矩。”孙专员掏出个铁盒,莫合烟的味弥漫开来。
王力说道:“我觉得基本的作息时间得定下来,就按照咱们兵团平日里的习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趁着凉快多出工,晌午日头最毒的时候,休息两个钟头,避开高温,等傍晚凉快些再接着干到天黑。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进度,又能让大伙不至于太累。另外,日常的行为规范也得细化,像遵守营地纪律、尊重他人这些,都得写进去。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家更得相互照应**。”
张志成补充道:“还有卫生问题,这是重中之重!这么多人住一起,卫生要是搞不好,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更多疾病。就拿咱们住的地窝子来说,每个地窝子要推选一个卫生组长,每天轮流打扫,按人均0.5平方米的消杀标准使用石灰粉,还会定期检查。要是哪个地窝子卫生不达标,整个地窝子的人都得一起受罚,打扫公共区域。而且,咱们还得加强营地的整体消杀工作,特别是那些公共区域和劳改犯们经常接触的地方。”
“奖励方面,除了之前说的改善伙食、增加休息时间,表现特别突出的,能不能给他们一些与家人通信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激励。咱兵团好多人都离家千里,一封家书抵万金呐。”
孙专员眼睛一亮,点头赞同:“这个主意好,让他们能更有动力改造。而且,我们还可以考虑设立‘改造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每月评选一次,不仅能在大会上表彰,还能在营地的光荣榜上展示,让大家都看到他们的努力。”
而在惩罚措施上,大家却犯了难。王力皱着眉头说:“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光减少休息时间和思想教育,会不会力度不够?有些人可能根本不在乎。”
孙专员摆摆手:“惩罚不是目的,还是要以教育改造为主。我们可以设立一个违规记录档案,对于多次违规的,适当延长他们的劳动时间,但也要配合更深入的思想引导。就像咱们自己同志犯了错,也不是一罚了之,而是耐心教导,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
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医疗帐篷的帆布边。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在帐篷里和外面的风声交织在一起。张志成时不时地抬头看向帐篷外,心中充满了焦虑,他深知这份管理规范和奖惩措施的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