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营地整备(1 / 4)
营地已在众人连日的努力下基本整备妥当。
新挖的地窝子,四壁经过仔细加固,既能遮风挡雨,又增添了几分暖意。涝坝周边的淤泥被彻底清理干净,配套的引水渠重新修缮,渠道底部和两侧用片石修葺,确保水流顺畅。连续两日高悬的烈日,将戈壁滩烘烤得热气腾腾,先前洪水肆虐的痕迹已经看不出分毫。
临近中午,一阵尘土飞扬,三两卡车轰隆隆地驶进了营地。郑指导员从打头的卡车上跳下来,扫视了一圈营地,看到张志成和孙专员正站在一旁,连忙快步走过去。
“志成,孙专员,你们这边可算是遭了大罪了!”郑指导员握着张志成的手,使劲摇了摇。
张志成笑着回道:“指导员,您总算是来了。前几日这儿暴雨下的跟天漏了似的,电台通讯中断,我们就知道你们肯定急坏了。”
郑指导员重重地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地面泥泞得厉害,车走一百米能陷三四回,根本进不来。路况刚一好转,我就赶紧带着同志们赶过来了。车上给你们送了些急需的给养、药品,还有趁手的工具,你们再瞅瞅,还缺啥尽管说。”
孙专员结果话茬,“营地已经基本恢复了先前的状态,不过这些物资可是及时雨!但老郑你这次来,不光是送东西吧?”
郑指导员神色一正,认真地点点头:“没错,有两个任务。一是给你们送物资,保障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二是要把文工团的同志们接回师部。暴雨洪水耽误了行程,后面的慰问演出全部延期了,但其他地方可都还盼着呢!”
张志成闻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指导员,文工团这一走,营地可就冷清多了。而且这段时间,苏团长她们没少出力,帮了我们大忙!”
郑指导员接着说道:“志成,我知道林悦她们工作很出色。可这是统一的安排。对了,伤病情况怎么样?不知道带来的药品够不够。”
“受伤的同志不少,好些还挺严重……林悦同志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还做了个外科手术!”张志成说道。
正说着,林悦和苏秀华并肩走了过来。“郑指导员,我代表文工团和林悦同志商量过了,眼下这么多伤员,转移去师部医院不能耽误。车有限,现紧着伤员转移,多余的我们文工团能走多少现走多少,剩下的灯下次再回。”
郑指导员看向苏秀华,又将目光落在林悦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与感激:“苏团长,你们文工团可真是深明大义,不过那些姑娘们……她们……”
“指导员放心!他们和营地的同志都相处的很好!而且**都说了,一定要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和表演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这对她们来说是最生动的一课!”苏秀华摆摆手说道。
郑指导员用力点了点头:“行,那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安排人把伤员转移上车。志成,我还有件重要的事儿,得跟你单独聊聊。”
说罢,郑指导员拉着张志成走到一旁,目光警惕地扫了扫四周,确保没有旁人靠近,这才神色关切地开口:“志成啊,林师长那边一直惦记着工程进度,你快给我讲讲,搞的得咋样了?”
经历过这么一档子事,迟缓工程进度是肯定的。眼下刚刚恢复过来就催促询问肯定不太好,毕竟这营地不止张志成他们几个人。要是因为这件事闹出来些其他的问题,尤其是思想状况上的,只会更加复杂,毕竟这里还有大批劳改犯……所以郑指导员才会这么谨慎的把张志成叫到一旁来问。
“指导员放心,其他问题目前都没发生。洪水主要破坏的是营地的生活区,比如涝坝地窝子那些的,受损严重。但现在已经基本都恢复了,你也看见了不是?”
郑指导员听完,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有个消息得告诉你。师部接兵团电令,苏联专家团下周就要来南疆考察,他们已经知晓塔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正在推进,表现出极大兴趣,点名要来看看。”
张志成听闻此言,整个人猛地一怔,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他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复杂的疑惑,这疑惑背后,更多的却是难以抑制的反感与抵触。“苏联专家团?他们来做什么?”张志成在心里暗自腹诽,声音不自觉地带着几分冷意。
张志成怎能忘记,工程伊始,那些苏联专家只是匆匆看了看地形,翻了翻资料,便轻易地给塔里木河的长效性水利建设判了“死刑”。他们站在所谓的专业高度,断言这里地质复杂、水源不稳定、地理地貌条件完全不具备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基础,毫不留情地给众人的满腔热血浇了一盆冷水。
可张志成和他的战友们不服输,从首次勘探开始,多少个日夜,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穿梭。遭遇暴雨洪水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湍急的水流中抢险救灾,有人被洪水冲走,险些丢了性命,有人在冰冷的泥水中长时间浸泡,落下了病根……挥洒的汗水早已无法计量,流淌的鲜血更是深深浸染了这片土地。
如今,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工程终于有了起色,初现的成果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牺牲。这一切,都是他们用命拼出来的。而现在,那些曾经轻易否定他们的苏联专家却要来参观,张志成的心中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