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首次休息(3 / 4)

加入书签

,脚步也开始有些踉跄,好似随时都会被拉倒在地。

红布条慢慢地向第一队这边移动。第七队的队员们虽然拼尽了全力,但还是无法挽回败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但依然没有放弃,直到最后一刻,他们依然紧紧地握住绳子!

“咱们赢啦!咱们是第一!”第一队的队员们激动地说道。

“不公平不公平!两个副指挥长都在那边,肯定能赢!我不服!”第七队的有的队员闹起了情绪,但大家都浑不在意,嘻嘻哈哈一阵就过去了。

随着拔河比赛的圆满落幕,塔河营地的气氛依旧热烈非凡。“志成,你看大家多开心啊!”林悦走到张志成身边,轻声说道。张志成望着这片欢腾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样的欢乐时光对于长期在戈壁滩上奋斗的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是啊,大家平时工作那么辛苦,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放松放松。”张志成感慨道。

晚饭后,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张志成和林悦并肩走在戈壁滩上,张志成忽然停步,指着沙地上隐约的辙印:"这是上个月运输队陷车的地方,当时咱们用胡杨木做路基才把车拖出来。"

"志成,你觉得咱们能成功不?"林悦轻声问道。这个问题在无数个寒夜里被反复咀嚼。很多片段突然在张志成脑海中闪过,他忽然明白,所谓成功从不是某个瞬间的辉煌,而是无数个濒临崩溃时刻的咬牙坚持。

"等工程结束了,你有啥打算?"林悦打破沉默。张志成望向天际线处隐约的雪山,那里是塔里木河的源头。他知道,当这条"无缰之马"真正被驯服时,将会有更多像林悦这样的年轻人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走来。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这条道路足够坚实。

张志成目光坚定,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咱们肯定能成功!你想想,从刚开始踏上这戈壁滩,啥困难没遇见过?缺水、风沙大、技术难题,哪一样把咱们打倒了?”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似是要把那些过往的艰难都挥散。“我第一次进来的时候,就遇上了沙暴,把测绘设备都快吹跑了,大家不也是拼了命护住,第二天不照样接着干!这工程,就像一场艰苦的战役,每克服一个困难,咱们就离胜利更近一步。”

“你总说咱们能成功,可有时候我看着这茫茫戈壁,心里还是会打鼓。”

张志成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林悦,“打鼓是正常的,这说明咱们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对咱们的事业有敬畏。但你得相信,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你看这胡杨,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长,靠的就是那股子韧劲。咱们也得像胡杨一样,扎根戈壁,顽强生长。”

林悦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张志成的话都吸进心里,“你说得对,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想,等咱们老了,回忆起这段在戈壁滩上的日子,一定会觉得特别骄傲。咱们不仅是在建工程,更是在创造历史。”

张志成微微一笑,“没错,咱们就是在创造历史。等以后有人来到这里,看到咱们建的水渠、种的树,他们一定会说,看,这就是老一辈人留下的财富。咱们要让这片戈壁滩记住咱们的名字,记住咱们为这里做的一切。”

“等工程结束了,你是不是也要走了?回乌鲁木齐?”林悦突然问道。她的工作关系,在农一师师部医院。张志成是兵团勘测设计院的技术员,按理说工程结束之后,他应该是要回去的,但这也就意味着两人的分别。

张志成沉默了一瞬,“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接着缓缓开口。“但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塔里木河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只是开了个头,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想,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我就会留下来。”

林悦的眼神微微闪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她理解张志成对事业的执着和责任感,这片戈壁滩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她又害怕分别,害怕这段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感情会因为距离而逐渐疏远。“我明白,志成,这里确实离不开像你这样的人。”林悦轻声说道,“我在农一师师部医院的工作也很重要,那里有很多需要我照顾的病人。但我也不想和你分开,我……”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张志成望着林悦,认真说道:“我懂你的心思。但咱们干的是国家大事,塔里木河的治理关乎着这片土地上多少人的未来。这里的老百姓盼着能有稳定的水源,能过上好日子,咱们肩负着这份责任呐。你在师部医院,同样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咱们只是分工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

“咱们都要对未来有信心。**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咱们在这戈壁滩上,不就是在攀登一座建设的高峰吗?”

“志成,你说得对。我们要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等工程结束后,我想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挥我的力量,用我的所学所长为这里的人们服务。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林悦说到,似是解开了个心结。

他们刚走进营地,就看到王力正站在帐篷前,“你们俩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们迷路了呢,正打算组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