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曲折前进(1 / 5)

加入书签

次日,指挥部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氛。陈启明站在一块满是划痕的简易黑板前,黑板边缘的漆皮已经有些剥落,露出里面粗糙的木质。手中的粉笔是白色的,笔身因为长期使用而显得有些短小,粉笔灰不时地从指缝间簌簌落下。微微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同志们,经过这几天我对工程资料的反复钻研,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多次细致勘察,我认为目前咱们工程的渠道防渗问题,传统的防渗方案已难以满足需求。我提议一种渠道立体防渗方案,采用黏土-干砌卵石与浆砌卵石复合结构。”

话落,他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迅速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粉笔与黑板摩擦,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逐渐勾勒出复合结构的清晰示意图。他的手腕灵活地转动着,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沉稳而有力。

“大家看,”陈启明指着黑板,手指因为长期劳作而有些粗糙,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些许黑色的污渍。他继续解释道,“黏土本身具备良好的防渗性能,它能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样,有效阻挡水分渗透。干砌卵石形成稳固的基层结构,相互嵌合,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而浆砌卵石则进一步密封了缝隙,其砂浆填充在卵石间,不但强化了抗冲刷能力,还能极大地提升防渗效果。这种复合结构一旦应用,将大大提升渠道的防渗能力,显著减少水资源的渗漏损失。”

王力坐在一旁,他的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从陈启明开口起,他就满脸忧虑。一听完,立刻迫不及待地提出质疑:“陈教授,您这方案乍一听确实新颖,理论上也说得通。可您深入盘算过材料消耗吗?黏土、干砌卵石、浆砌卵石,哪一样用量都不是小数目!单说这卵石,咱们以往施工定额里,对这般大规模的使用规划不足。现在猛然增加这么多材料,成本必然大幅攀升。物资调配更是难如登天,咱们得联系多少供应商,安排多少运输车辆啊。咱们当前本就被物资短缺的难题死死困住,塔河营地附近的卵石根本不够,上哪儿去找这么大量的卵石呢?这可不是小事,弄不好工程进度要被拖垮,预算也得严重超支!”

张志成凝视着黑板上的示意图,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片刻后,他抬起头,“老王,我理解你的顾虑,成本和物资调配确实是现实难题。但咱们换个角度看,陈教授这个方案从长远来讲,对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无可估量的。眼下咱们工程因为防渗技术不过关,进度受阻严重,工人们每天都在工地上干着急,却没办法推进。若是能借这个方案突破瓶颈,那前期多投入些成本也是值得的。咱们胜利三场不是有丰富的卵石资源吗?我提议调用胜利三场的卵石,先解燃眉之急。咱们可以跟他们好好商量,等咱们工程度过了这个难关,再想办法补偿他们。”

王力一听这话,“噌”地一下站起身,椅子在地上划出了一道刺耳的声音。“老张!你可千万要冷静!胜利三场的卵石那都是有既定用途的,说不定关系着他们的重要项目。咱们这么贸然调用,一旦影响了胜利三场的工作,这责任谁来担?况且,就算把他们的储备全调过来,够不够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咱们不能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方案,就把整个物资调配体系搅得一团糟啊!咱们得从全局考虑,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点利益。”

孙专员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指轻轻摩挲着衣角,默默倾听着各方观点。此时,他微微向前倾身,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大家先别激动,都先坐下来。陈教授,依你看,这个方案在材料用量上,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能不能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削减不必要的消耗?咱们现在物资紧张,每一份资源都得精打细算。”

陈启明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有些陈旧的眼镜,身子不自觉地微微前倾,语气谨慎又诚恳:“孙专员,在设计这个方案时,我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我每天都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和数据反复权衡计算,眼睛都看酸了。目前拟定的用量,已然是经过多轮优化后的结果。当然,施工过程复杂多变,若遇到特殊情况,依据现场实际做些细微调整也并非全无可能。但整体的方案框架以及主要材料的用量,大幅度变动怕是会严重影响防渗效果,还望大家理解。我也深知物资短缺的困境,可从专业角度出发,要达成预期防渗目标,这些材料不可或缺。咱们不能为了节省一点材料,就牺牲了工程的质量啊。”

张志成看向孙专员,说道:“专员,我依旧坚定地认为应当调用胜利三场的卵石。咱们工程如今深陷技术泥沼,每耽搁一天,损失都难以估量。工人们每天都在盼着工程能顺利推进,他们的工资、生活都指望着这个工程呢。陈教授的方案是当下最具可行性、最有希望打破僵局的办法。我们不能因害怕影响胜利三场工作,就对摆在眼前的转机视而不见。再者,咱们可以即刻与胜利三场沟通协调,详细说明工程的紧迫性和这个方案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都是为了国家建设,胜利三场定会深明大义。”

指挥部内一时间安静极了,只能听到外面风沙拍打着帐篷的簌簌声,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每一个人。许久,孙专员重重地呼出一口气,坐直身子,神色坚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