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让美国花钱,验证余云岫中西医结合理论(月票加更)(1 / 2)

加入书签

第581章 让美国钱,验证余云岫中西医结合理论(月票加更)

听到方言说完后,院长立马接过话茬说道:

“他们接下来肯定会到处打听咱们治病的药方,说不定还会通过收买一些人,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我看我们可以象征性的给他们透露一些消息,让他们奔着我们给的方向去做研究,反正他们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

“还可以借着借这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出钱,帮我们验证中西医结合这件事。”

说罢他看向一旁的卫生部和外交部领导。

两个部门的人想了想,最终点点头。

于是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

随后,当天《人民日报》国际版,和《光明日报》的国际新板块,刊登了今天亨利.海姆利希他们访问协和的新闻。

上面描述了两位专家和中方医生在友好亲切的氛围之下,交流了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的治疗手段。

两位专家在中医这边获得了很多的启发。

并承认华夏传承千年的古老医术,在这方面确实比西医要先进。

报道的照片还专门挑选了亨利.海姆利希弯着腰和方言握手的招牌,看起来就特别的谦卑。

其实那是被方言捏痛了,忍不住做的动作。

当然了,新闻学的精髓就是这个,我管你是不是被捏的,反正照片当时拍下来是这样的,至于其他人要怎么理解,那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新闻学就是这样的……

另外在新闻里面华夏医学前沿俱乐部,也第一次出现在了众人视野中。

这个民间医生组织,第一次登场,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又过了三天时间。

今天《御修医方类聚》的全部校验工作完成,里面所涉及到的33本失传资料全部整理完毕,另外涉及外界保存需要修复补全的残卷书籍,也在本书里找到了对应的记载。

除了那失传的11册,还有朝鲜自己那本朝鲜中医《御医撮要》,其他书籍全部梳理工作完成。

接下来校验室的大部分人调回原岗位,只留下少部分人研究那本朝鲜医书。

《御医撮要》由朝鲜李朝医官俞孝通、卢重礼等奉敕编撰,成书于 1445年,是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

里面对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进行了解释。

它是以朝鲜医学家的视角来解读的。

这本书结合了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当地人的体质特征,分析这些因素对脏腑器官功能的影响,和可能引发的病症。

收入记载了朝鲜半岛本土药物,非常有地域用药特色。

属于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一本书,但是对中医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贡献,相较于华夏的中医书,他们这本书显得很小家子气。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人家就是写给自己国家人看的。

而华夏地域辽阔,古代的医学家们写的书,当然也更加符合国情。

因为今天华夏中医研究院这边的《御修医方类聚》工作完成,所以领导组织校验室众人吃散伙饭。

方言作为校验室的核心人物是必须在场的。

上次接待美国医生的事儿,已经过去了三天,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事儿了,方言他们的华夏医学前沿俱乐部,也都被研究院这边的人知晓了。

听说那边搞的热火朝天,俱乐部里既有卫生部的副部长,也有中侨办的主任,甚至还有协和院长以及两位侨商大金主。华夏中医研究院的人顿时也有些心动了,想着要不这边也搞个中医俱乐部什么的。

中医搞俱乐部,方言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了。

两边俱乐部性质不一样。

相当于一个是党外集团,一个是党内集团。

不过他提议,这边要搞的话,就不能只搞医学讨论,最好把中药,还有古籍这块也囊括进来。

这个俱乐部搞起来,也算是把中医捆绑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了。

一个纯的中医利益集团。

只有这样抱团后,中医才能从各方面发展好。

以后改开后,西医利益集团攻击,这样抱团的中医系统才有反击之力,要不然你中医厉害,我直接断你的药材供应,给你弄些垃圾药材,或者把中药方给买了,申请专利也不让用,就这两个方向就能卡死中医的发展。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把今天这些即将散场的各中医中药考古单位的人,全部一下拉进了俱乐部。

俱乐部名字当天也由大家投票选了出来,叫做:“炎黄中医俱乐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虽然没有大金主,但是这个中医俱乐部里的人员,涉及中医中药各行业,属于是把全套供应链都打通了。

目前这里大部分人还是考了大学的大学生,按照成绩来说,后面都是要去读中医或者中药专业的。

到时候方言一进学校,他们这些人,那都是现成的核心成员。

根本就不用磨合,因为早就有合作经验了。

不过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