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双赢你都不肯?八本书里藏着何家秘方?(二合一章)(2 / 5)
发出难闻的气味,牙龈已经发生腐烂,颜色呈现出紫黑色,很容易出血。
就和之前表嫂说的一模一样。
而且孩子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身体软弱无力,面色晦暗没有光泽,显得呆滞。
方言检查了一下脉象细数,舌光无苔,舌质红绛,尖有刺。
这是痧毒合并牙疳。
痧毒多因外感时邪、疫疠之气,或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因素,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热毒内蕴而形成。
中医认为,痧毒一旦形成,会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比如,痧毒阻滞在经络中,会引起肢体疼痛、麻木;侵犯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胃肠道症状;上扰心神,则可导致烦躁、神昏等。
牙疳是中医病症名,主要是指以牙龈糜烂、溃疡、齿龈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之前外公的书里就说过,‘痧毒之邪炽盛,燔灼于气分、血分之间,阳明毒火循经上炎,已成牙疳重症,深恐猝然变化’。
意思就是说,痧毒这种邪气极其强烈旺盛,在气分和血分之间像烈火一样燃烧、煎熬,阳明经的毒火沿着经络向上逆行引发炎症,已经形成了牙疳的严重病症,这时候就该担心小孩子突然出现病情的急剧变化了。
另外他医案上还写过,麻疹合并牙疳,多见于正气衰弱、热毒炽盛而口腔不洁者,若治疗稍急,邪毒猖獗,势如走马。
此外方言记得清朝医家秦昌遇写的《幼科金针》中有记载:“走马疳,其名有五。初起因热奔上焦,口焦出血,名曰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致于断根,名曰溃槽;热血迸出,名日宣露;甚者牙皆脱落,名曰腐根。”
意思就是,小孩儿的走马疳,它有五种不同的名称阶段。最初发病是因为体内的热邪急剧向上攻窜到上焦,口腔干燥焦灼并且出血,这种情况叫做“臭息”;接着发展下去,牙齿逐渐变黑,此时叫做“崩砂”;再发展到牙齿根部受到侵蚀破坏,就叫做“溃槽”;当有热邪的血液突然大量涌出时,叫做“宣露”;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牙齿都脱落了,这种情况叫做“腐根”。
在这个病例中,大表哥家老幺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崩砂”的阶段,这属于体内热邪炽盛,灼烧气血,同时胃火向上逆行引发炎症的病症。
所以采用清热解毒、凉血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到了后期,再着重调养他的胃阴,这样才能把他治好。
这些在外公的医案里面都写的有。
小孩子看病的难点,其一是沟通,其二就是开药的量。
而方言拿到外公大量的议案做参考,基本上在这块儿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还没走出医院,方言心里都已经想到药方应该怎么开了。
不过就在他们下楼没多久。
戚勇突然又追了上来。
他没找方言,而是拦住何书杰,对着他问道:
“书杰,你是不是还忘了个事儿?”
正急着将自己孩子往协和送,何书杰有些懵逼的问道:
“嗯?什么事儿?”
戚勇说道:
“你爸说的,在家里发现了你外公的一些书,那些书呢?”
何书杰看了一眼方言手里提着的袋子,然后说道:
“哦,被我妈引火了。”
“烧了?!”戚勇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他表情变得有些狰狞:
“不是,你们怎么能烧了呢!?”
何书杰不爽的说道:
“烧了就烧了嘛,是我们家的东西,又不是你的,你急什么?”
戚勇被何书杰的态度整得有些火大。
他强忍住脾气,质问道:
“不是……那你们都答应给我了,现在说烧了?”
说完他眼珠子一转,突然想到什么,问道:
“你说实话,到底那些书去什么地方了?不是送给其他人了?”
何书杰摇摇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
“没有,真烧了。”
“你不信你去我家里找我爸问问呗。”
听到这话,戚勇皱起眉头:
“早不烧晚不烧,偏偏这个时候烧了?”
何书杰耸了耸肩:
“那可不就是巧了嘛。”
“行了,我这忙着去协和呢,就不陪您了。”
这时候戚勇转过头看到方言手里提着的口袋,那是之前方言用来装贡品的,现在里面放着外公的八本医案,还有一本注解。
口袋的轮廓里,一眼就能看出是书。
戚勇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贤侄,书是在你手里吧?”
方言笑着看向戚勇,问道:
“戚主任?我表哥都说了,你干嘛不信他?”
戚勇沉吟了一下,然后对着方言说到:
“书你给我,我可以给你钱。”
方言对着戚勇说道:
“正好您说道这事儿,其实我也想和您做个生意,您把我外公的书全给我,开个价格,我绝不还价。”
“你……”戚勇瞪眼。
方言一脸坦诚的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