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我师公也没想中西合并啊?憋了十几年的方药中(二合一章)(4 / 5)

加入书签

月,对应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明代张景岳总结:“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而临床上脾属土,与长夏的“运化”功能相呼应,长夏湿邪易伤脾阳,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长夏是中医为适配五行理论创造的特殊季节概念,核心特征为“土性运化、湿邪困脾”。”

说罢,他看向方药中,试探着说道:

“那个……老师我说完了。”

方药中有些纳闷的问道:

“你不是张锡纯的那派的嘛?怎么也学中医理论?”

听到这话,方言一下来了精神,还是老方这问话更加直接啊。

直接就把自己想问的问题问出来了。

结果见到成宝贵,微微一怔,然后摇头苦笑道:

“哎呀,其实是大家误会师公了,他真的不是支持中西合并的人,而是提倡中西医的汇通与互补。”

“有什么区别?”方药中问道。

成宝贵解释道:

“他提出“医学以活人为宗旨,原不宜有中西之界限”,强调医学的终极目标是治病救人,而非固守学派壁垒。”

“主张在保持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优势的基础上,吸收西医的解剖、病理、药理等微观分析技术,形成互补性医学体系。”

说完他顿了顿,对着方药中拱了拱手:

“其实算起来,师公其实是更偏向支持老师的西学中的这个说法的。”

“只是后面有些人歪曲了我师公的意思,把他带进了支持中西医合并的行列中,我们这些当后辈的人也是很无奈啊……”

听到他这么说完,方药中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来。

方言这时候也有种突然明白过来的感觉,怪不得刚才成宝贵点头呢,感情人家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是某些人把话给传歪了,人家的传人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堂课方言本来还有点不在意,没成想老方直接来了个当众问对,把成宝贵的立场给问清楚了。

这样的话,这位老兄,方言其实也是可以拉拢的。

那这第一堂课上的不亏!

不过方言还是得看看课后反应才行。

一百多号人呢,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支持中西医合并的?

方药中这边明白过来后,就继续讲了下去,说到了五行生克关系,脏腑关系治疗法则。

然后又开始说起了藏象学说。

核心其实就是:“藏于内,象于外”。

也就是通过观察外部征象比如面色、舌苔、脉象等,推断内在脏腑状态。

接着又说了,藏象和阴阳五行的结合。

也就是五脏属阴贮藏精气,六腑属阳传化水谷,叙述各脏又有阴阳之分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等。

还有五行属配的应用。

比如肝属木,主疏泄,病理上肝气郁结类比“树木生长受阻”,肾属水,主藏精,治疗肾虚常配伍“金水相生”法也就是补肺以滋肾。

最后,他总结了理论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与藏象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认知框架。”

“阴阳学说揭示了生命活动中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规律,正如《素问》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临床上我们通过'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把握疾病的根本矛盾。”

“五行学说以'生克制化'的关联,阐释了脏腑功能的协同与制约关系,例如'肝木乘脾土'理论,既解释了情志抑郁导致消化不良的病机,也指导着'扶土抑木'的治法。”

“藏象学说实现了'司外揣内'的诊察逻辑,通过舌象、脉象等外部征候推断脏腑状态。这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定位,而是强调整体功能网络,比如我的中医里的肾,就不是西医里那两个肾。”

“而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的结构功能还原论相比,中医更注重系统关系的动态调节。”

说完方药中环视一圈众人。

然后语气严肃的说道:

“现在,所有人都给我听清楚了!中医这套理论,和西医根本就是两套东西,我们的阴阳五行不是封建迷信,它是比解剖学更高维的宇宙运行法则!他们拿显微镜看细胞的时候,我们早在两千年前就用阴阳看到了生命能量流动的本质,而他们到现在都理解不了‘卫气’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我们这套理论和西医最大的不同。”

“他们治肝炎就只会盯着肝细胞,而我们知道肝郁克脾土、肾水亏耗肝木以至于水不生木,一副逍遥散疏肝健脾还能预防消化性溃疡,这种系统思维他们下辈子都学不会!”

“切脾脏治血小板减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