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真正的勇士敢于承认肾亏,总有些不(2 / 4)
天晚上方言家里就开了两桌。
家庭聚会是好不热闹,小老弟和小姨子好久都没回来了,开始讲述起他们在学校里的生活。
小老弟基本上日子过的是最开心的,年少成名,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是热门作家了,现在手里的书还在拍电影和电视剧,而且还是内地香江两地同时拍摄。
简直就让小老弟成为了班级上的风云人物,可以说在北大中文系,小老弟现在这个状态和方言在首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一模一样。
不管是同学们的崇拜,还有老师的看重。
让小老弟也体会到了一把学霸的瘾,现在基本上大家写了东西后,都会找他分享分享,品鉴品鉴。
除了平日里吃的差点,精神满足这块儿是拉满了。
至于小姨子的日子就稍微差点了。
新闻学的事儿,学起来还是挺考验脑筋的,特别是临场能力和写作能力。
现在基本上小姨子处于班上中间层次的感觉。
加上最近要学摄影,她们班上的相机按照小组来轮番学习,到现在她都还没摸到机器呢。
一些有条件的学生,找到人借到了机器,已经把相机搞清楚并且开始实践了,她只能看着书本上的知识干瞪眼。
“我回头给你借一个!”老丈人听到女儿没相机用,打算去找人借。
“明儿楷歌要过来,找他借啊,他肯定有办法。”小老弟也说道。
这时候方言说道:
“不用麻烦了,家里有相机,就在书房里,吃完饭我给你拿。”
“不过胶卷可能不太够,这个你得自己想想办法。”
小老弟惊讶的问道:
“哥,家里什么时候有相机的?”
方言说道:
“前段时间人家送的,就是日本来的一个侨商叫孙梦红,把初恋带回来治病那个……”(见875章)
“我怎么不记得了?”小老弟惊讶。
方言说道:
“我肯定说过,不过你肯定走神了。”
家里其他人都说记得,就连小姨子都表示记得这事儿,就在上周。
这下给小老弟整不会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我看你是遭到信息污染,记忆力减退了。”
小老弟纳闷:
“啊?什么叫信息污染?”
方言对着他解释道:
“就是每天杂七杂八的信息看到太多,脑子处理不过来,然后就开始忘事儿了。”
这下小老弟有点不相信的问道:
“还有这种病?”
方言说道:
“当然有了,不过那是在国外发达国家才有的。”
其实方言说的是后世比较常见的数字疲劳综合症。
who在2019年将“数字疲劳”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简单来说就是长期接触电子设备的人,他们会注意力分散、短期记忆下降。
研究显示,每天接收超过100条推送信息的人群,工作记忆容量下降17%(出自《nature human behaviour》2022)。
《neuron》在2021年也有刊登,神经科学证实,同时处理多源信息时,前额叶皮层代谢率激增,导致海马体长期记忆编码效率降低。
当然了方言也不是完全撒谎,这个年代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也就是8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信息焦虑症”的概念。
作为作家需处理大量创作素材、读者反馈、影视改编沟通,这种“多源异步信息输入”下,创意工作者会进入一种信息过载状态,记忆力会开始出现下降。
最常见的就是如果刷短视频太多了,当天干活的效率就会降低很多。
中医中的“七情内伤”或“五志过极”也解释了这种状态。
过多的信息输入导致情志失调,如思虑过度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心神。
此外,一些作品本来就是那种让人情绪波动很大的,看了太多也扰乱心神,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
方言对着小老弟说道:
“你应该是天天帮其他人看了太多的稿子,导致现在记忆力短时间内降低了。”
“《黄帝内经》说“脾藏意”“思伤脾”。长期处理各种信息,导致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脑髓,出现健忘、注意力分散。”
“另外《医林改错》还说了,“脑为髓海,肾主藏精”。长期熬夜、还有用脑过度,都会耗伤肾精,髓海空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听到这里,桌子上几个男人都竖起耳朵来。
小老弟惊讶的问道:
“用脑过度,还会肾亏?”
方言回应到:
“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精神萎靡,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夜间多梦,都是症状。”
小老弟挠挠头:
“还真别说,好像还真是有这么回事。”
真正的勇士,是敢于在承认自己肾亏。
更强的是敢于在许多人面前承认自己肾亏。
顿时桌上众人表情各异。
不过很显然小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