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国子监荐书、军功嘉奖令(2 / 3)
体内容,更是让老会首和余缺都吃了一惊。
君白凤从容不迫的道:
“此乃本将所书的举荐书,可以举荐道才入国子监中修行。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想必二位也都知道。虽说持有本将的举荐书,并非一定就能入学,但是本将身为一方仙城的主将,位格是足够的。
就看余缺道友,你自个够不够争气了。”
一时间,静室当中有些安静。
过了几息,老会首拿起了君白凤的举荐书,啧啧出声的看了几眼,也开口:
“国子监是个好地方啊,可比咱这破行会要好得多。眼下国朝也正是用人之际。余缺,你小子若是去了那里,十之**会被录取。
嘿,看你小子自己怎么选择了。”
余缺怔怔的望着那举荐书,面上一时间也是迟疑。
仙学科举一物,本质乃是为国抡才,只不过发展至今,为各地道宫有所挟持,这才成为了各地道宫选拔道才的途径罢了。
而除去科举一物之外的,国朝自然也有其他的途径,比如荫庇子孙、特招入朝等等选才之法。
一如之前免试入县学的那批县学生,国子监中就存在着不少荫庇生、特招生,且国子监名义上,乃是国朝最为顶尖的学府,其乃是天下学府之表率。
此地,便是荫庇者、特招者所汇聚的主要之地。
甚至论及地位,各大道脉的内门弟子,都还低了国子监学生一头。
君白凤如今举荐余缺加入国子监,对余缺而言,应当算作是一个不小的机缘。
因为虽然名义上,天下间的仙家们,对于任何地方的道宫,都可以前去考一考,国子监更是如此。但是有举荐和没举荐,完全就是两回事。
特别是余缺本身的修为已经是八品,且又是天庙道种,他再搭上了君白凤的这份举荐书,面试特招入国子监,当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一时间,余缺的思绪千回百转:
“若是选择就学国子监,我似乎便跳出黄山的风波,另有一方前程可言。对眼下的我来说,此事乃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知为何,他对于这等突如其来的机会,颇是迟疑。
君白凤和老会首两人坐在静室中,都没有催促余缺,让他自己好生的思量着。
几息功夫过去。
余缺的面色一定,他咬着牙,朝着君白凤拱手:
“回禀将军,此书虽好,但并非我志。
余缺谢过将军的厚爱了。”
君白凤挑了挑眉毛,淡淡的出口:
“当真?这举荐书,可不是世面上那些忽悠人的玩意儿。本将在黄山为官一任,也仅有一次举荐机会。”
余缺再次的拜谢,并未收回婉拒之语。
君白凤定睛打量着余缺,良久后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有良师被锁在山上,确实是不便入学国子监。否则的话,落得一个‘我不杀道友,道友却因我而死’的局面,就不美了。”
“多谢将军成全。”余缺恭敬的回礼。
话说他之所以选择了拒绝国子监这一机会,除去黄归山的因素之外,也是他又想到了其他几点。
其一是,余缺若是真的只是想要特招入学,那么他当初在黄山之上直接答应便可。只是这样一来,他就失去了竞争真传的机会。
其二则是,黄山之地虽然颇有风波,一度让他进退两难,但他好歹也厮混到了现在,还修成了八品。
一旦入了那国子监,焉知不会另有祸端,甚至更大?
且他若是孤身一人远赴神都,黄归山、老会首、老马猴,包括君白凤本人,彼辈全都是远在黄山本地,余缺但凡遇见点事,想要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更别说庇佑于他了。
“此外,就学于国子监,可是实打实的烙印上了香火一朝的印记,就连气运方便都可能会和国朝相连。
我观此一朝,虽然外表花团锦簇,但总觉年岁已到,恐有倾覆之祸啊。”
他在心间暗暗想着。
虽然余缺已经投军,站在了香火一朝这边,但是并不代表,他就要实打实的当个国朝卫道士。
严格说起来,黄山道宫乃是朝廷敕封的道宫,其本身就是国朝的一份子,拜入黄山道宫,本身依旧是在为国朝效力,并不会被国朝视为敌寇。
相反的,他一旦入了国子监,可就大概率会被黄山一脉视为异类了。
余缺还暗暗怀疑,黄山道宫中除去世家、师徒一脉之外,其实国朝势力肯定也不容忽视。
否则的话,黄山四周绝不会有县兵独立存在,就算有,君白凤也绝对坐不稳黄山主将之位。
静室中,君白凤见余缺的面色愈发坚定,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她彻底的在心间叹了口气。
“念在你颇有难事,且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本将便再给你换个奖赏。”
君白凤言语着,其手上轻轻一震,就将那封国子监举荐书给化为了粉尘,转而又从袖子中掏出了一方令牌:
“此物乃是本将以自身军功所兑换的嘉奖令,持此令牌,你可在朝廷中直接兑换下等箓职一份,亦或是八品家神。
其中,下等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