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勾结(2 / 3)

加入书签

,最后大概要赔得血本无归。

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显然又不适用于乱世。

而且,张效坤也没那份耐心等待。

如此一来,能包赚不赔的生意,说来说去,结果还是那老三样儿。

但这老三样儿的行当,官差又实在没法亲自出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升了天的鸡犬,虽说不再是凡品,可就算到了凌霄宝殿,大抵干的还是那些下蛋、看门的活儿。

人与鸡犬之间的鸿沟,并不因一同飞升,而有所改变。

“俺寻思着,既在其位,也应该为父老乡亲谋点善政,绥宁地界儿,还得发展发展。”

这是张效坤的说法。

江连横点了点头,心说也对,得先让父老乡亲阔起来,才能有油水可刮,治下一帮穷鬼,怎么挣钱?

张效坤指着车窗外的街市,说:“老弟,你放心,有哥哥在,铁定不会让你赔钱,看见这些商铺没有,你相中了哪家,就跟俺直说,俺派人去查他,高低给他查出点毛病。到时候,你把他们盘下来,年终岁尾,你让俺抽点,这不算为难吧?”

话到此处,江连横悬着的心,也总算落了地。

“不为难,不为难,只不过这种事还得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

“总之务必尽快,俺往上报的是三个团,其实可不止这些,俺还指望着你帮我筹军饷呢!”

谈到生意,张效坤猛然想起什么,便问:“对了,你那保险公司的事儿,平了没有?俺之前收编胡匪的时候,特意帮你问了,可惜这帮小兔崽子,抢东西没数,一问全都不知道,可竟然全都听说过你。”

“暂时还没个准信儿。”江连横叹声道,“只是听说,可能是个叫老莽的‘横把儿’干的,我打算过两天去趟老爷岭看看。”

“对,这种事不能轻饶了他,欺负到俺老弟身上来了,俺不答应!”

张效坤忿忿道:“要不,你待会儿问问俺那几个手下,如果不是他们干的,那应该就是跑山里去了,俺最近正派人搜呢!”

“辛苦大哥了。”

张效坤大手一挥,却道:“没什么,捎带手的事儿!”

“捎带手?”江连横觉出话里有话,“大哥派人巡山,还因为什么?”

“剿匪呀,这还用问?”

“这叫反的胡匪,不是都让你收编了么?”

“大部分都收编了,但高、卢这两个匪头子还没抓到,他俩不死,剿匪就还不算完,俺得给张大帅排忧解难呀!”

江连横听了,不禁沉吟道:“保不齐,他们这伙人就在一起呢。”

“那太好了!”张效坤冷哼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好把他们几个一锅端了!”

说话间,裴老板预订的饭庄便到了。

店内似乎早已清场,掌柜的连同伙计们全都立在门口,等着、盼着张将军到来。

双方一见面,自然少不了歌功颂德,溜须拍马。

张效坤对此颇为受用,大步迈进饭庄,待到城内的商绅悉数到场后,便吆喝着端酒摆席。

这场庆功会开了三大桌,江连横和张效坤及商绅名流一桌;军官和收编的胡匪头目一桌;赵国砚等人和几个小老板一桌。

张效坤想要当好绥宁镇守使,少不了豪强士绅的支持。

豪强士绅想要守好自家的产业,也少不了要靠张效坤的照应。

官商勾结,其乐融融。

众人推杯换盏,共同畅想着宁安县未来的繁荣。

江连横和张效坤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今夕是何年。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其后的三两天时间,张效坤借考察驻防地的由头,领着江连横走遍了绥宁地界儿的几座大县城。

所到之处,豪强士绅、县长师爷,无不组织当地百姓夹道欢迎,敲着鼓、打着锣,扭着大秧歌,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一进城厢大门,保准就有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举着一块大匾糊在张效坤的面前。

匾额上所写的,无非都是些“保境安民”、“除暴安良”、“文武兼备”之类的奉承话。

按理来说,高、卢叛乱,纠集胡匪在吉黑两省交界地带,四处烧杀劫掠,如今匪患平定,百姓也合该颂扬几句。

可怪就怪在,当日的匪,正是今日的兵!

官府知道,百姓也知道,但此刻仿佛全都忘却了。

来来回回,横竖都是同一群人,只是换了身衣裳,就从人人喊打,变成了感恩戴德。

张效坤身后跟着兵,手里握着权,每至一处,必有儿孙孝敬,而且都是心甘情愿。

将军若是不收,他们回头连觉都睡不好。

真金白银,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张效坤也是当真仗义,钱财过手,毫不吝惜,转头便分给麾下部将,因此特来投奔的他的人,似乎也越来越多。

欢迎仪式结束后,众人便在一处饮酒作乐,商议着日后如何盘剥。

豪强士绅纷纷建言献策,简直就要踏破门槛儿。

转日上午,张效坤便会叫上江连横,在县城里来回巡视,考察民风商情。

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