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衍圣公上疏反对!(1 / 2)
一部分文官趁着朱祁镇不在的时候,搞了一个被俘虏的理由,快速的扶持傀儡朱祁玉上位。然后架空皇帝军队和军粮的控制权,将京营,拱卫京城的五城兵马司重新整合,全部交由兵部控制。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此刻京城一派得势,那另一派就会失势,才有了朱祁镇回京,中间翻盘清算,再整改,再去世。然后文官们开始改写历史,营销人设。然后明朝就跟宋朝很像了。有的人,可以是一个清官,但也可以是一个既得利益群体的帮手,贪者,不一定只是贪钱,有贪权者,贪名者,贪色,贪酒者……等等。建文也是文官扶持起来的傀儡,在东宫就被教成了无主见的反骨仔。他的四大天王,搞出来的建文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撤兵,文官参军抓军权,提高文官品级,把二品尚书提升到一品,减免南方省份的赋税。撤掉陕西兴州,辽东营州,内蒙开平的卫所,将军队遣散,返回原籍。裁撤朱元璋设立在各衙门里的检校,就是监督官员的官职,也就是称呼锦衣卫为特务的起源。定保举法,保举做官,朱元璋一死,方孝孺就被保举上来的,连带着一大批方孝孺的学生和关系户,比如比较有名的,杨士奇就是这个时候,被保举上来的。接着立刻赦免朱元璋在位时处置流放的犯官,翻案,改大明律,减轻朱元璋针对官员刑罚。从百姓造反只诛恶首,改成灭三族。这个时候,大明的很多第一批武将勋贵都还在,建文支持文官乱来,还想拿军权,心中开始不满,建文本来就不是很得武将们的军心。直接导致朱棣靖难可以长驱直入金陵,如果不是有许多武将内鬼放水,朱棣早死了。至于文官记载的,建文传旨不想杀叔,笑话,逻辑都不对,前面那么多叔叔被弄死,难道都是假的?所以这个工部侍郎练子宁必须要换掉,如有必要,要找机会做掉!这人,就是建文的四大天王之一,是个毒瘤。当然,这些是他自己查阅了很多资料的出来的结论,朱雄英不管别人怎么想,信不信,反正他是不会留有后患的。但凡感觉谁有点不对,就要做掉谁!要不然,以后他的三大殿也要被烧了,要警告他了!“这……”朱元璋想到兖州的百姓,也是真的在思考这件事,拿出一点点出来,好像也不无不可。“皇爷爷,这北征之事是重中之重,不止是关系到我大明的国土安危,更加是我大明边境百万百姓的安定。”朱雄英见老爷子思考这么久,便立刻开口说话,又继续道:“军粮不能动,如果兖州缺粮,孙儿可以解决这件事。”“哦?”朱元璋眼神一喜,其实他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想动用军粮,可没人给帮忙,全靠他自己一个决策。现在他的大孙子,能分担国家的压力,心里十分欢喜,便道:“你有什么办法,赶紧说。”“孙儿知道龙门商会有粮食,我会跟他们沟通一下,无偿拿出三十万石粮食出来,再让户部拨十万石粮食出来,一起运往兖州府,以安民心。”朱雄英没小气,直接拿出三十万石出来,百姓的性命,还是要比这些放在仓库里的粮食要重要一点的。“如此,最好了,只是委屈了你。”朱元璋也没推脱,相反心里还十分欣慰,雄英能在大明危难时刻,心里想着百姓,说明是一个心怀天下百姓的人。他知道龙门商会是雄英,等于是雄英自己拿粮食出来。“太孙殿下深明大义,爱护百姓,真是我大明之幸,大明百姓之福。”下面三位侍郎见陛下很高兴,就立刻拱手作揖附和了一句。“要不各位大臣,也捐一点?”朱雄英看着三人,笑了起来,又道:“三位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深明大义一下,尽点绵薄之力?”朱标和朱元璋听到这话,都是惊讶的看了朱雄英一眼,心想这小子,嘴巴好犀利啊。“殿下,臣的俸禄也就够一家子勉强生活了,哪里拿得出余钱来。”练子宁脸色为难的苦诉了一句。另外两个侍郎也是齐齐点头,说起自己的艰难来,都表示俸禄刚好够养活家人,连平日里鸡鸭鱼肉都很难吃得起。“要不要我找锦衣卫,去你们老家查查?”朱雄英露出一丝莫名其妙的笑意。“咳咳……”练子宁脸色微微一变,心里更加痛恨齐泰和詹徽了!这两个畜生上书保留的锦衣卫!这太孙也跟朱允炆大不一样,不好洗脑,最近做的事,也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出来的。朝廷上下,对这个太孙,还是有点小忌惮的。“要不,臣就捐一千石粮食好了。”杨靖看着太孙的笑容,心里有点发毛。“臣也一样,尽点绵薄之力,希望兖州府可以渡过难关。”秦奎也是马上跟着说道。“那臣也硬挤点出来,硬凑都要凑出来一千石粮食出来。”练子宁嘴角抽了抽,尴尬的笑了笑。“我说他妈的……你们还真是绵薄之力啊,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