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真好。(1 / 2)
第95章番外五-真好。
六月份,柳明丽的咨询师考试成绩出来,四门都过了。她自然是很开心,去年她过了两门,今年把剩下的两门都过了,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咨询工程师,是持证上岗的人。实验中学的项目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她只需要一两周去一次,其他时间段都回到了木安市本部。
林薇说伍部长对柳明丽有持续而长久的新手保护,给她安排的项目都是不用长期跑外地的。要知道林薇之前一派驻就是一两年,很久都不回木安市的那种。当然,当年有一次为期三年派驻也有李芳的"功劳”。柳明丽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她说前些年通讯网络没这么发达,确实是需要现场指导的。如今钉钉、腾讯会议等等软件十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交流效率,所以以往那种一去就要扎根一两年的项目逐渐也少了。柳明丽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她回到木安本部后,伍峰南没有立刻给她安排新的项目,而是让她牵头做一件事一一策划部门的数字化。她摸排了部门的项目情况,数字化确实会提高很多效率。
数字化是整个建投公司投在倡导的方向,之前柳明丽在人力的时候,人力也在着力做这件事。凡是开头难,李隆刚刚找到一点头绪就被调走了,高楠接手后这项似乎被搁置。不过柳明丽参与过,有一些方向性的经验。三月份的时候伍峰南让她写一份框架报告,她和伍峰南汇报过几轮,五月份伍峰南把张勇派给她,给她打下手。
从三月到五月,柳明丽拿着初步的调研提纲和访谈计划,去找了各个关键岗位的同事,包括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负责内勤协调的骨干、甚至脾气有点倔的老专家。她姿态放得很低,不是来“指挥”,而是来“请教"和“倾听”。她问大家平时工作中最耗时的环节是什么?信息传递最大的障碍在哪里?哪些重复性工让人抓狂?
出乎意料,大部分同事,尤其是经常跑项目、被各种报表和流程折磨的现场人员,对数字化提效非常欢迎,吐槽起来滔滔不绝,也给出了不少实用的建议。柳明丽都一一记录下来。这其中当然包括了去到了陈东所在的博物馆项目音彼时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柳明丽那天去正好遇上政府部门的人来参观,她在办公室等了一会儿,正看着墙上的进度计划表,听见外面有熟悉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几人走进来,当前一人穿着西裤衬衫,十分英俊。来人笑问:"柳老师来了。”
身后几人也跟着半笑着起哄:“"哟,柳老师来了。”博物馆这个项目是建投的重点项目,陈东作为展陈部分的负责人,在公司内部、部门内部都做过几次分享。单纯从参观者的角度,柳明丽已然觉得这会是木安市最有意思、最先进的博物馆。不过她今天来的目的不是学习参观,是来走访调研。既然是公事就得公办,她和办公室的几人一直讨论晚上六点才下班。回城的车上,陈东问柳明丽有什么收获。
柳明丽道:“说真的,我一直觉得我们各种软件都在用,什么飞书、腾讯会议、AI软件,办公效率已经很高了,但是这两个月调研下来,我们有非常好的大数据,但是没有好好利用。今天下午来你们办公室,我看你们的AI策展系统很好,我很受启发。”
陈东道:“这套系统是政府牵头引进的,开发者是香港那边的团队,确实是目前最先进的一体化策展系统。它的数据转化程度非常智能。”柳明丽羡慕道:“如果我们部门能有这样的系统就好了。”陈东笑道:“你知道这套系统多少钱吗?”“多少钱?”
陈东说了个数,柳明丽咋舌:“我们部门买不起。”“这不是买,是得定制,当然贵了。”
“不过这是个思路啊,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来。“柳明丽道,“后天我约了木安大学的程序员团队,到时候邀请他们来项目部参观,你有空吗?”“谁?不会是蒋博士吧?”
“哈哈哈,”柳明丽笑起来,“你是想见他,还是不想见他?”“我觉得,这个问题你问他比较好一-他是想见我,还是不想见我?”柳明丽笑睨一眼陈东,说道:“不是他啦。他是帮过我一一这个团队是他介绍的。我们部门自己是没有程序员团队,这一块肯定是要外包。我和伍部长说过这件事,他也支持。”
陈东这才说:“后天下午我有空。”
柳明丽道:“行,我和他们约好了告诉你具体时间。”陈东所有所思地说道:“我听说后面部门会专门成立数字化运营中心。”柳明丽道:“你消息倒是听灵光的。”
“那我是不是要叫你"柳主任'了?”
柳明丽不答,只抿嘴笑。
陈东道:“等忙完这一阵,我们出去玩儿吧。”“去哪儿?”
“到时候看。”
柳明丽喜欢听陈东“到时候看"。这句话不是敷衍,而是留足了神秘感。有好几次他们出行,柳明丽不管不问,就闭着眼睛和陈东出去了。有一次去了草原,有一次去了山上,她喜欢这种未知的惊喜,喜欢全身心依赖给他的感觉。这一次,他们去了一个无人小岛。
陈东总会有一些奇怪的渠道联系到奇怪的人,这一次他们参加了一个小众的CITY WALK的团队,整个团队只招募了6个人,他俩是情侣,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