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情报系统,警告!反腐之始!(3 / 4)

加入书签

器。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全国战力最强的军队,才让他们驻守京师。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禁军,到了后期,战力还能和边军相提并论的。

实事求是的说,但凡承平百八十年,边军打禁军,那大概就和老虎打羊差不多了。

几十万理论上应是最强军队的京师禁军,真打起来,还不够几万边军塞牙缝的。

这才是历史的常态。

老朱也深知这一点,才让锦衣卫也轮流上前线作战。

不过,实际上,这还是白搭。

后世大明驻守京师的禁军,仍然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变质的道路!

毕竟,当初李自成的反军兵临京城的时候。

纸面上,大明京师内还有二十万禁军!

但上至皇帝和百官,下至街头平民百姓,谁也不会认为那二十万禁军,真有什么战力。

包括当时的锦衣卫也不例外。

虽然锦衣卫本身就是一支军队,是大明的天字第一军。

可将他们作为特务系统,镇压百官和百姓,自是威风凛凛,所向无敌。

担任安保工作,也还算称职。

可真将他们当军队使用,去前线作战的话,那同样也是不堪一击的。

只有老朱在世时,锦衣卫才是真正的大明第一军,战力强劲。

可蒋瓛虽然是锦衣卫指挥使,却没有机会去前线打仗立功,老朱自然也不会给他什么赏赐。

也只有新帝会这么大方了。

一出手就是一幢宅子,外回一万贯钞。

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道:“有朕赏的宅子,那别人的宅子,就退了吧。”

蒋瓛心中一惊,满脸错愕的抬头,目瞪口呆。

“还有别人的钱,不要拿。”朱允熥悠悠道:“你要是真缺钱用,跟朕说,朕赏你。”

蒋瓛额头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渗出,转瞬间,全身皆已湿透。

前几天,他的一位族人说,有一套宅子很不错,正在出售。

蒋瓛去看了宅子,心中也甚是喜欢。

他如今有六房妻妾,可家里的宅子太小,居住不便。

若是将来再娶第七房,第八房,就更无法安置了。

不过,蒋瓛也不敢公开强占。

于是,便托人去问,对方先是开价三万两银子,后来听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要买,哪里还敢再开价。

最后,双方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蒋瓛自以为此事做得并无破绽。

毕竟,公平买卖。

一个愿卖,一个愿买。

虽然对方是害怕自己的锦衣卫指挥使身份,才给出这般低价。

但他可没有去公开吓唬对方,更没有使手段抓对方下狱,逼迫对方。

对方是心甘情愿,以三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的。

却没有想到,消息还是传到新帝的耳中了。

至于拿别人的钱,这种事情,他就不记得了。

因为做过不少次。

谁知道太孙殿下指的是哪次呢?

“陛下恕罪,臣再也不敢了。”蒋瓛连忙求饶,不敢分辩半句。

“知错就好。”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

对于老朱执政时的铁腕反腐。

他总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人杀了很多,可**之风却并没有刹住。

后世之人总是痛恨贪官污吏,说人人皆可杀。

可相比于这个时代,后世对官员的监督体系要完善得多。

官员的**,也远没有这个时代严重。

许多在这个时代敢堂而皇之公开做的**之事,在后世却是最愚蠢官员,也不会犯的低级错误。

这就是有效监督体系的威力。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等酿成大错,等上面发现了再处以极刑,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毕竟,每个人都有侥幸心理。

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会被皇帝发现。

而在这个时代的现实,也确实如此。

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根本发现不了官员的贪桩枉法,再严厉的酷刑,也流于表面。

甚至陷入越严厉打击**,贪官污吏越来越多的怪圈。

杀了一批,又来一批。

比韭菜冒得还快。

老朱始终弄不得原因,但朱允熥却是清楚的。

严刑酷法只是辅助,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是根本。

就是要让官员刚犯错的时候,就立即发现,并纠正过来。

邮传部成立后,利用信件举报,都察院核查,已经初步刹住了大明官场的风气。

但举报反应出来的现实,也让朱允熥触目惊心。

倘若真按老朱贪污六十两就处死的律法,大明官员基本上要被杀光,剩不下几个人了。

他这个皇帝,都只能当光杆皇帝。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

只能分级处理,对从前的事情,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先警告,后面再逐步收紧,越来越严。

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冰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