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加快的进攻节奏4(1 / 2)
“李云龙那边怎么样?”
指挥室里,张云看着地图,问向旁边的刘长青。
“目前进展尚可,但伤亡也不小。”
刘长青答道:“根据刚才与咱们3纵的联络,目前他们已经完全占领了奉天城区北部,正在继续向内城方向进攻。但目前鬼子仍然盘踞在内城、兵营、中央大街等核心区域,反抗仍然十分激烈。”
昨夜上半夜,3纵主力部队抵达奉天后,便全力投入到了奉天巷战之中,借助新一团提前占领的北城区域继续向内进攻。
巷战初期,由于奉天鬼子应对仓促,再加上兵力严重不足,3纵部队巷战相对顺利,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城区,还缴获了鬼子的多处弹药库、物资储备仓库等,收获了大批量的弹药物资。
不过,奉天城实在太大了,哪怕3纵初期进攻顺利,也不过仅仅打下一半。
但鬼子们已经在漫长的接战过程中理顺了防御思路,开始大范围动员侨民参战,并分发了大量武器弹药。
很多被武士道精神洗脑,同时也想保护“家人和财富”的鬼子侨民们纷纷参战,并利用自家房屋、周边街道等设置火力点,偷袭正在进攻的3纵战士。
这些穿着平民衣服的鬼子,确实给3纵造成了不小麻烦,也杀伤了不少战士。
后方的3纵野战医院一度人满为患。
老李气的都要命令炮兵挨个房屋都给炸一遍,以降低部队伤亡。
幸好赵刚政委拉住了他,并商量琢磨出了应对策略。
他们直接找来了部队中的东北籍战士以及老家抽调的地方干部,专门组成了宣传动员队,同样在收复区域动员起了奉天内的中国老百姓。
不是让老百姓们参战,而是让熟悉当地情况的百姓提前指认鬼子侨民、伪满官员的住址和人员,以便部队提前做出应对。
在东北籍战士们的现身说法、地方干部的政治攻势下,早已经深受鬼子剥削迫害的奉天百姓们踊跃参与,配合部队作战。
很多百姓更是不顾风险,亲自带着部队穿小路、爬高墙,绕到鬼子后面进攻鬼子后背。
两个之前幸存的地下情报人员也找了过来,让部队对奉天情况更加的清晰。
在这些百姓和情报人员帮助下,3纵部队的巷战进攻重新开始顺畅起来,部队伤亡情况也极大好转。
激烈残酷的巷战中,鬼子侨民长期疏于训练,战术能力低下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很多侨民枪打的不准,手榴弹扔的不远,掷弹筒更是打的随缘。
而巷战中,一丝一毫的落后,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最终,大量参战的鬼子侨民被枪法更准,反应更快的3纵战士击毙。
大量之前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鬼子侨民,变成了一地地的尸体。
巨大的伤亡终于浇灭了鬼子侨民的狂热。
幸存的鬼子侨民一部分向后撤离,一部分则是选择带着家人缴械投降。
还有些机灵鬼,则是直接换上了中国百姓衣服,以一口流利中国话扮成了普通百姓,躲在了战场之外。
“根据3纵目前统计,他们已经占领了70%的奉天城区,歼灭了大概1.1万鬼子,俘虏侨民8900余人,收缴枪支1.2万支、火炮92门、掷弹筒392具,弹药数百万发。
此外,他们还击溃了驻守奉天南侧浑河大桥的鬼子,击毙鬼子1100余人,缴获卡车22辆、装甲车2辆、防空炮96门,弹药20余万发。
自家伤亡了4000余人,其中阵亡了922人。”
张云听着刘长青的报告,微微点了点头。
心中则是有些沉重。
他作为司令员,听到的缴获、伤亡数据只不过是一串串数字,但前线却必然是一片尸山血海。
虽然他已经给前线部队配置了比鬼子更好的装备,提供了足够弹药,建设了完善野战医疗甚至还夺取了制空权。
但面对这样大规模的城市巷战,他所做的一切却仍然杯水车薪,只能等待着战士们在激烈枪火中一点点肃清敌人。
叹了口气,张云问道:“总部不是安排冀中3纵一部增援李云龙么,部队到位了么?”
“冀南第三纵队的三个团约万人已经抵达奉天,但李云龙表示不能让兄弟部队替他们挡子弹,便安排冀中3纵部队进驻奉天南侧。
目前这些部队一边慢慢向城内进攻,牵制城内鬼子防御兵力,一边则隔绝浑河两岸,防止鬼子暗中增援。”
刘长青介绍道:“根据侦察,鬼子之前从朝鲜、大连方向抽调了6000余人,本打算乘坐军列赶赴奉天,却被咱们联合空军炸毁了大桥,还空袭了军列,炸死了不少人。
不过,这6000余鬼子并未撤回出发地,反而已经徒步赶到了浑河南岸,正在伺机渡河增援。
目前冀中3纵已经沿河建立了防线,不仅堵住了鬼子的增援通道,且正在跨河发起炮击,进一步削弱鬼子援军。”
张云点了点头,又看着地图盘算了一会儿,部署道:
“如今装甲团还有一个营的坦克并未投入巷战,让他们带着步兵绕行数十里渡过浑河,从南岸驱散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