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05章第105章

“菁菁,梁万,最近有消息传,说是有可能,高考要恢复了,梁万的高中课本,应该已经找不着了吧?这是我想办法找到的一套课本,要不要去参加高考,你们俩自个儿商量着来吧!”

韩学礼带着高中课本回家,尽管他用的是“有可能”这个词,但是,他已经给在北京混的朋友打过电话了,这件事情,八九不离十。只是,韩学礼虽然希望梁万能够去参加高考,毕业以后分个好单位,以后跟菁菁共同进步,但他也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他觉得好,闺女和女婿可未必觉得好!

所以,他仅仅是把高中课本交给了梁万,关于决定,却并不打算去干涉。这让韩菁松了口气,幸好,她爸妈都不是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伤害你的事情的那种人!

“爸,不用了,我们俩已经商量过,高考,梁万就不去参加了!这套课本,要不我明天给二姑和小叔分别打个电话,看看弟弟妹妹要不要参加,尽快托人给他们捎过去?”

韩菁并没有说,她和梁万是什么时候商量的,韩学礼也就以为,这个决定,是最近才做的,他点点头,没有提出异议。“不去参加高考也好,要不然,如果梁万考上个离得远的大学,一年到头都难得回来一趟,小满想爸爸了,怎么办?”这话,向英说得真心实意,她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在她看来,他们家现在的日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让女婿上进、去考大学,固然是出于好意,但要是离得远了,女婿肚子里冒出点儿花花肠子来,他们又一无所知,那对这个家庭来说,才是真真切切的伤害呢!

这倒也不能说向英不相信梁万的人品,只是,人是会变的,处在不同的环境里,很难说,人不会受到半点儿影响。

再者,人也是经不起考验的,与其到时候去跟这些糟心事儿角力,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不是吗?于是,被媳妇儿一提醒,韩学礼也打消了劝女婿再想想的心思,这件事情在韩家,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十月份,和去年差不多的时间节点,全国各地几乎都沸腾起来了!这一次,是因为恢复高考的文件,终于出台了!没有正式文件,大家的心里就总是会存着疑虑,他们的用功,会不会是白费功夫?高考真的会恢复吗?

现在,疑虑尽消,一想到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高考、抉择出人生命运的走向,在震惊、惊喜过后,要参加高考的知青、农民、工人、学生,又陷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

韩家没有考生,但巷子里的人不知道啊,看见向英提着一块儿卤好的猪头肉,还以为是梁万要参加高考、为了给他补补脑子、向英才特意买的呢。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吃什么,补什么吗?就是这个道理了!直到向英说,梁万不参加高考,否定了这一猜测,大家伙儿才回过神儿来,也对,韩家的伙食一直都挺好,也不是这几天才突然舍得在“吃"上花钱的,倒是他们想多了!

有人不免感慨:

“老丈人的事业一帆风顺,媳妇儿也是能拿大几十工资的能人,闺女也不是要人寸步不离跟着的年纪了,难怪梁万不去参加高考呢!这么美的日子,搁我身上,我肯定也不愿意去吃学习的那份儿苦!”不是人人都长了个聪明脑子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当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只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痛苦紧绷的脑力劳动之间,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罢了!

“没出息!上大学多好啊!有些人,想参加都没机会,偏偏有的人,有机会却不珍惜,这叫什么?这叫不求上进!现在看着是挺好,你再往后看看呢?我就不信,时间一长,他还能不遭人嫌弃。”谁啊?说这种话,也不怕韩家找上门儿来!大家的目光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哦,原来是邹大姐啊,那没事儿了!这几天,她可没少跟大家念叨家里的事儿,她闺女是70年下乡当知青的,在农村的日子实在太苦,时间一久,没扛住,就跟大队会计家的儿子结婚了当初,选了这个丈夫,多多少少,是冲着他家在大队里的地位,只是,当时有多么庆幸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现在,就有多么后悔了。原因无他,农村人也不傻,你一个已经结婚生娃了的媳妇儿想去考大学?那万一你一去不回了呢?

比起有个大学生儿媳妇、带着全家人进城,邹大姐的亲家更想让儿媳妇留在村里,哪怕日子没有那么好,但至少也能过得去,而且,他们还不用担心儿媳妇跑了!

所以,为着高考报名的事情,邹大姐的闺女已经跟婆家干了好几架,邹大姐本人同样是气得不行,不遗余力地在这些街坊邻居面前宣传她那好亲家的“丰功伟绩",恨不得让那一家子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有的人撇撇嘴,整天听你说心疼闺女的遭遇,觉得闺女是被婆家耽误了,要不然,肯定能考上大学。

那当初下乡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想办法把闺女留在城里呢?那当初闺女下乡以后,怎么不见你每个月都给她寄一回东西,让她在农村的日子好过点儿呢?

那她婆家拦着不让她报名参加高考的时候,怎么不见你带着俩儿子直接杀过去、给闺女撑腰呢?

现在倒是跳出来、替闺女感到可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