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4)
妄之言。凭你本事,真是俊杰。只是咱想不通,如何你会一心求娶咱的闺女。"万忠良问道。
要说亲闺女好不好?问万忠良这当爹的,在他的滤镜下,亲闺女自然处处妥当,哪哪都好。
可这一份好,那是当爹的觉得好。在外人眼中,亲闺女啥样形象?万忠良觉得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毕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那很难。基本不可能。万忠良自己就明白,他这形象在一些人眼中,那是巴结着。在另一些人眼中,更恨不得踩死。
人嘛,不止一面。搁利益面前,同样是不同时间,可能不同的立场。“我心悦万妹妹。“赵济世回道:“不为外物,只是情之所钟。就想迎娶万妹妹为新妇,就想新唐县伯的爵位与家业让我们的孩子继承。”赵济世开门见山的说道。绕弯子,那不必。万忠良是长辈,赵济世摆了小辈的姿态来。“如今讲话好听,将来若辜负咱的闺女。咱在大晋,你在大赵,咱拿你没辙。"万忠良说了大实话。
远嫁,在这一世交通很难很难的世道里,从来是远嫁就等于被娘家抛弃,又或者抛弃娘家。
“…“赵济世沉默良久。
“我信命。“赵济世最终开口,他说道:“见着万妹妹,我心生欢喜。”“这一份欢喜能不能保持一辈子,往后不知。可这一刻,我知,我欢喜的很。“赵济世只是凡人。
对于未来如何,会有期待。可真的说什么保证?他哪敢。
他是从底层爬起来的,他能做的,就是努力的保证今天的一切,全然本心。“可我知道,哪怕将来,我不再欢喜了万妹妹。那我们也是亲人,她是我一辈子的责任。我做人,就讲究一个原则,不抛弃。”赵济世指一指胸膛,又道:“人活一辈子,一个唾沫一个钉,我改不了。真改了,赵济世觉得那样的话,他就不是他。“你这话不中听。“万忠良感慨一回,说道:“却也是真话。”万忠良欢喜不欢喜妻子牛二囡?当然没什么喜欢一说。在万忠良心里,妻子是责任。
至于牛二囡的想法,万忠良不在意。他享受家庭的温暖。万忠良也瞧得出来,妻子也享受了万氏如此的富贵荣华。人嘛,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有些事情没必要追究太深刻。万忠良知道的便是闺女身上流着他的血脉。而闺女身上也流着妻子一半的血脉。
如此血脉相连,那才是一家人。
次日。
镐京都,皇宫,泰和宫。
万忠良回了宫廷当差。趁着洪福帝心情不错时。万忠良讲了话,道:“奴才遇着喜事。倒要跟陛下讨了休沐日。”“大伴遇上喜事。"洪福帝来了兴趣。
洪福帝让万忠良讲一讲,万忠良笑道:“托陛下的福份,奴才寻着妻女。奴才的女儿又得着天家的恩典,被册封为郡主。”“这不,奴才的闺女如今当成婚了。她的婚事,也是订了下来。“万忠良讲一讲亲闺女万珍珠的婚事。
“哪家儿郎将迎娶了大伴的女儿?"洪福帝很好奇。“大赵新贵,新唐县伯赵济世。"万忠良说了一番赵济世的背景。洪福帝瞧着万大伴,良久后,才说道:“大伴真舍得女儿远嫁吗?”“如此父女分离,岂不伤了骨肉之情。“洪福帝劝道。在洪福帝眼中,这真不是一桩良缘。
万忠良回道:“新唐县伯一表人才,奴才倒不在意这些。只小女被宠坏了,她一心爱慕了新唐县伯。奴才倒是拧不过女儿的心意。”万忠良的嘴里,似乎亲闺女成了恋爱脑。
可这般的形象,万忠良是故意的。他家的闺女,真不必是什么贤惠之人。“年少不知事,就爱为情之一字说愁。“洪福帝感慨一回。谁没年少时,谁没白月光。洪福帝感慨一番。可到底感念万大伴一回,洪福帝劝道:“大伴不妨再劝劝,镐京都里好儿郎也多。”
“真让大伴挑中的好儿郎,不妨就做了大伴的东床快婿。朕也知,大伴心疼女儿。倒不妨,朕到时候册封浑江为公主。“洪福帝一直想筹功。可万大伴总拒绝了,那么,洪福帝思来想去,瞧着万大伴心疼闺女。于是洪福帝的心思,那就是给万大伴的闺女加恩。可加恩归加恩,也得万大伴的闺女孝顺。
一个远嫁女,在洪福帝的眼中,又哪来的孝顺可言?百年之后,没血脉骨肉在跟前,落洪福帝心里,那就不得劲儿。洪福帝劝一劝万大伴。把万忠良感恩的当场痛哭一回。不是伤心,而是感念帝王恩重。
“奴才失礼。“万忠良抹了眼泪。
“大伴真情流露。"洪福帝倒不在意什么忌讳。或者说这哭一场,还得看谁哭。
万大伴嘛,洪福帝只会瞧着大伴可怜。那闺女不是省事的。“大伴,不妨再琢磨一二。那大赵的新唐县伯多好,朕瞧着不过尔尔。大伴不妨瞧一瞧镐京都的好儿郎。"洪福帝劝话道。万忠良应一声,这一回,貌似真被天子给劝住了。在心头,万忠良感慨,做人难。做爹的,那更难。万忠良一直想给女儿求一个保障。
如今天子开口,说是想给女儿一个公主的封号。这其时是万忠良想求的。
只是事情嘛,不能是万忠良提。还得旁人提。谁提?
当然是张昆。
莫看张昆跟万忠良一直争了天子恩宠。可张昆被支着多多照顾四皇子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