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世界臣服,组建海军!(2 / 3)

加入书签

时间里,至少要花费上亿两纹银。

十一支宝船舰队,就是十一亿两纹银,根据三宝太监宝船舰队寿命推算,二十八年,要花费十二三亿两纹银!

均至一年,也有四千二百万两纹银,正好是嘉靖四十年以前每年税赋均数。

虽说高拱不太懂得军事,但也知道十一支宝船舰队一出,整个世界都要匍匐在大明朝的脚下。

可是,以十二三亿两纹银,来控制世界二十多年,值吗?

是赚是亏,高拱没有合适的参考,无法计算,但被这样的大手笔吓住了。

胡宗宪、李春芳、王崇古、朱衡也猜不透为什么是十一支宝船舰队,但上有所谕,谁能违逆?

大殿里,瞬间陷入了沉默。

朱厚熜没有解释,两世为人,十一艘“航空母舰”给世界的震撼,以及背后带来的巨大战略利益。

硬控世界二十年?

不。

是近百年!

世界在发展,没有那么慢,但也没有那么慢!

清风徐徐,大殿里响起轻轻的钟鸣,高拱轻叹了一口气,领头跪倒,颂圣道:“圣明天纵无过圣上!”

大明朝战略,正式从世界舆图上的东亚,拓展着整个世界舆图所有地方。

高拱看不透眼前的迷雾,也看不清大明朝的未来,但思虑良久,选择了跟随圣上。

一来,圣意不可违,二来,现在的大明朝国力,承担的起!

不说别的,就从晋、徽、潮三大商帮得到的钱财,就足以达成圣上的世界布局。

更何况如今大明朝整体国力提升,朝廷、民间,都逐渐有了钱财,基本达到了圣贤传说的“圣朝”,藏富于民的情形。

高拱是博通古今之人,对当今大明朝有最起码的判断,即便此时圣上驾崩,众臣效仿汉时萧规曹随旧事,不对任何朝制进行更改,五十年,至少五十年,有着太平盛世之景。

没错,真正的太平盛世,三大条件,周边没大国、周边没强国、周边没敌国,嘉靖朝,已经达到了,并且,都达到了。

倭国半废、高丽亡国、东南亚半岛被景王殿下搅得无法安宁,安南诸小国,别说与大明朝为敌,还一个劲地向大明朝示好。

要知道,上一个太平盛世,还是在唐朝明皇执政期间的开元盛世那一二十年。

时隔九百多年,唐之后,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明,做到了前人之事,必将走的更远。

纵然圣上是发疯,高拱也愿意陪圣上疯一次。

朱厚熜望着高拱,突然对这位性格强势且暴躁,刚愎自用,难以容人的臣子,有了更多的了解。

绝对称得上一句“社稷名臣”!

圣上决定,元辅附和的事,在大明朝,就没有不能完成的,十一支宝船舰队布局世界的战略,摆在了所有的人眼前。

等胡宗宪站起时,却猛地发现,准备可能有点不太够了。

黄锦拿来了一份世界舆图,摊在了大殿中,胡宗宪接过了黄锦递来的长杆,用长杆指着舆图上大明朝西南的位置海峡,道:“圣上,以臣之见,要尽快派兵控制马六甲海峡,并修建港口。”

胡宗宪在国朝东南彻底歼灭倭寇,没少在海上作战,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大海广阔,可实际上,多数地方是不适合航行的。

大自然的伟力,掀起的滔天风浪,绝非人力所能抗衡。

在世界舆图上,被称为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两大洋,之间的来往,大多数时候都会东南地区走,而能走的海峡只有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

但相比于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地理位置偏,靠近外海,分布大量礁石和珊瑚礁,航运风险比马六甲海峡高很多。

从古至今,包括三宝太监下西洋,东西方之间海上航行就围绕着马六甲海峡。

中原的船只从这里前往天竺、非洲和中东等地区,位于中东阿拉伯人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国家也从这里前往中原和中南半岛。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向世界之东发展的葡萄牙,几乎是第一时间,将马六甲海峡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得不说,这条长达两千多里的海峡,就像是一条海上生命线,连接着世界东西方。

想完成全球战略,马六甲海峡,必须要控制在大明朝手中,十一支宝船舰队,至少要有一支常见驻扎在这里。

依胡宗宪判断,在马六甲海峡上,大明朝至少要修建三个港口,以大明朝进海峡向西北出,分别是“狮城”,“马六甲”,和“槟城”。

有这三个港口,大明朝就能完全掌控马六甲海峡,并对进出海峡的一切船只有着主宰权。

胡宗宪在御前详细说出了自己对马六甲海峡的判断和部署想法,继续道:“圣上,至于更远的地方,请恕臣暂时无法再判断出其他战略点。”

人力有力穷时。

胡宗宪的战略能力,最多只能判断到马六甲海峡,与大明朝较近,胡宗宪在浙江时听过不少信息,但再往西,那些未知之地,就要亲自去看看,才能给出判断了。

胡宗宪额头冒出毛毛汗,明显是思考过度的表现。

朱厚熜点点头,没有勉强胡宗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