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管子》(1 / 2)
这个问题刺破了元始的内心,洪钟大吕一般的声音,引导着元始追寻自己内心的答案
玉清元始天尊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微微抬头,目光投向虚空之中。他的神情变得肃穆,仿佛在思索,又仿佛在与天地对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天籁,回荡在天地之间:“众生皆有道,而道有趋势,有向轻者,有向背者;火借风势,风助火势,水没火势,水助火势;天下之事无不是势,明势、顺势。”
随着他的话语,天尊轻轻一点,虚空之中骤然出现了一团火球。那火球炽热无比,仿佛能焚烧一切,然而转眼之间,火球又化作了一团水球,清澈透明,却又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最后,水球消散,化作一缕微风,轻轻拂过殷炯的脸颊,带来一丝清凉。
殷炯的心中微微一颤。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元始天尊对于道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寻常的范畴,达到了与天地共鸣的境界。他能够轻轻扰动天地,引发万物的变化,这种力量,已经不仅仅是修为的高低,而是对天地大道的深刻领悟。
这就是阐之大道。
殷炯心中暗自思忖。这种大道走到极深处之后,一举一动都与大世界相连,所以最需要章法与规矩。
若是没有章法,必然会被天地大道所侵蚀,最终化道,成为天地的一部分。
殷炯沉默片刻之后,开口说道,仿佛在阐述一种至高无上的法则。
“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
“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随。元始计实,本其所生;知其象而索其形;缘其理而知其情;索其端而知其名。”
元始听着殷炯讲道,渐渐的听得入神,心中仿佛有一道光芒闪过。
他隐隐感觉到,殷炯所言的不仅仅是道,更是一种天地运行的法则,一种万物共存的规律,也是对于自身大道的一种补充与限制,让自己大道变得更加的稳定。
“故苞物众者,莫大于天地;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民之所急,莫急于水火。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
殷炯的声音越发宏大,仿佛与天地共鸣。
“天行其所行,而万物被其利;圣人亦行其所行,而百姓被其利;是故万物均,既夸众矣。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自治之,正名自治之奇,身名废。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
殷炯所言的,正是先秦法家典籍《管子》中的精髓。这种思想与元始天尊的阐之大道最为贴合,强调的是一种顺应天地、遵循法则的治国之道。
这其中的每一句话,都仿佛在揭示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让元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这其中的每一句都好似是自己大道的结晶,是自己浸淫其中无数年之后的集大成的作品。
“原来如此……”元始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终于明白,阐之大道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修为,而是与天地共存。这种大道,既是道的体现,也是万物运行的规律。
“道,既是天地,也是人心。”元始的声音缓缓响起,仿佛在做一个最后的总结。“我终于明白,何为顺应,何为逆天。”
闻言殷炯的嘴角一抽,暗道自己糊涂,三清出现间隙的就是元始与通天的道念之争
元始的顺天阐道、通天的逆天截道;两人的大道之念可以说是完全的相反
自己本来想的是提前将这种情况拔除,但自己好像办错事情了,这元始怎么还更加极端了呢
殷炯又是叹了一口气,看着进入深层次悟道的元始,满脸都是灰败之色的消散在金光之中
洪荒之中,在殷炯为老子与元始讲道的时候,天地冥冥之中有着大恐怖正在酝酿
随着殷炯的身影刚刚消失在元始的面前,天地间便骤然出现了一道雷霆。
这道雷霆不同于任何洪荒中曾经出现过的天劫或异象,它无色、无声、无息,仿佛是从虚无中诞生,又仿佛是从时间的尽头跨越而来。
它没有璀璨的光芒,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甚至连一丝气息都没有泄露,然而,正是这种诡异的平静,让整个洪荒的生灵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这道雷霆的出现,仿佛打破了某种禁忌,触动了某种不可言说的规则。洪荒之中,无数强者纷纷从闭关中惊醒,目光穿透层层空间,投向那道无色的雷霆。
他们的心中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念头——灭世神雷!
玉京山中,鸿钧老祖盘膝而坐,周身环绕着无尽的道韵。他的双眼原本紧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然而在那道雷霆出现的瞬间,他的双眼猛然睁开,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的目光穿透了无尽时空,直接锁定了那道雷霆的源头。
“灭世神雷……这是灭世神雷!”鸿钧低声喃喃,声音中带着一丝罕见的震动。他缓缓站起身,一步迈出,身形便已跨越了无尽空间,出现在那道雷霆之前。
他的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小球,球体表面浮现出地水火风四种本源之力,随后又化作一面小幡,幡面之上缠绕着混沌剑气,正是那开天辟地的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