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结个善缘(1 / 1)

加入书签

两名菜工男的叫敖德海,女的叫赵玉,也都只有二十多岁,两人都是苗族,皮肤也都晒得挺黑。

不过再过没多久,两人就没在易哥手下干了,而是去了其它菜场。

就像提前收菜这事儿,其实陈家志感觉凭易哥的经验,肯定也懂了,但就是犯懒、不想干活~

所以他才有底气包那么多地。

所以几年后又去了沪市打工,几百上千亩的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帮人挣了不少钱。

其实,在这十几二十年里,花城、沪市等城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菜工。

反观其他省的菜工,做到最后,要么选择进厂,要么小夫妻自己单干,但贵州菜工,一直到三十年后,都是大型菜场的主力之一。

所以,陈家志对敖德海两人天生带有好感。

将两人带到5号地后,安排了下工作,陈家志就独自一人到宿舍后面的2号地收菜心。

收完后,陈家志估计有60来斤,算亩产量更是低得吓人,还好单价高,赚肯定是有赚的。

对此,陈家志很满意。

见陈家志打量着菜,敖德海有些忐忑地说:“陈老板,这菜太小了,收起来快不了。”

论年龄,两人比陈家志大个三四岁,聊天中得知敖德海夫妇已经有两个孩子,都在贵州老家。

工资现在还是7.8元一天。

雨慢慢又下大了,一下午都没停,打在尿素‘雨衣’上啪啪作响,三人也就没再聊天,专心收菜。

于是在要到下班时,陈家志问两人要不要加班,一个小时1.5元,比正常工资高50%。

大约5点时,陈家志开始将菜一筐筐的挑回去,淋了雨的菜更重,晚上光是卖‘水’都要多卖不少钱。

一下午时间,三人收了三百多斤菜,吃了饭后,晚上又摸黑收了一百多斤菜。

在陈家志洗澡时,众多菜农打量着摆放在坝子里的菜框,都有些愣神。

在一旁抽着烟的郭满仓感慨道:“不用怀疑,这就是最多的一次,即使易定干也没一天收过这么多菜!”

“家志是真狠得下心啊!”

众人又讨论了起来,但看着阴晴不定的雨,没人敢保证陈家志的做法不是正确的。

李秀在房间里也听到了众人的议论,但心里更多是心安。

老天爷并没有给陈家志面子。

好在人多,易定干、李明坤、郭满仓、戚永锋几人一人都帮他带了点。

鱼贯进入批发市场外围后,陈家志一眼就注意到今天的临时摊贩少了很多。

其他人也都看着他,显然认同郭满仓的说法,在抬价这块,他们都认同了陈家志的实力。

陈家志想了想,前两天其实又提了一次价,油麦菜1元,小白菜和上海青1.15元,菜心1.2元,今天,易定干还收了有苋菜。

陈家志干脆大声说道:“菜心1.3元,小白菜和上海青1.25元,油麦菜1.1元!”

涨价不可谓不狠了,陈家志重生这不到10天里,菜价已经涨了3~4毛,可能抵得上过往一年的涨幅。

因为他菜最多,帮他带菜的人,也都把菜给他归拢到了一堆,一般拿货拿得多的贩子,都会优先看他那一堆。

“靓仔,先称我的。”

不一会儿,就有点乱,菜贩子自己就挑好了菜,有的还要了塑料袋,自行装菜。

却是易定干在问,陈家志哪知道,这些天他没关注过苋菜,但易哥更不可能知道,他随口说道:“一块二。”

于是,陈家志给旁边李明坤打了个招呼,就去市场里的档口想借一台用游砣校准的台秤。

拿回来后,陈家志就招呼几个大买主先把大单称了,账结了,把菜抬在一旁留下送货地址等会儿再装袋送。

“老板,今年菜不好种,这两个月可以多囤点冬瓜。”

陈家志也不以为意,能结个善缘最好,不成也没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