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再起(1 / 2)
第95章战乱再起
灯笼昏黄的烛火在风雨中摇曳不定。
地上浑浊的流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渐渐漫过门槛,顺着缝隙流向屋内。
街上家家户户都点起火烛,巷子里人影绰绰,惊慌的私语声此起彼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仰头小心询问:“几位官爷,您说的洪·水……….”
“老人家别问了!您腿脚不方便,洪水就快来了,赶紧走吧!"更夫急忙说道。“静禅寺已备下油布帐子!"衙役抹开额头上的雨水,声音沙哑,“尔等只需带上钱粮速速离去!”
他们说完便不再理会,脚步匆匆奔向下一条街巷。见状,街巷中的百姓也不敢再在家中停留,连忙回身去收拾行装。夜晚再不复寂静。
宁竹被敲铜锣的动静惊醒后,起身披上外衣推开门出去。家中人除了宁荷几乎都被吵醒了,一行人点了蜡烛,聚集在堂厅。卞瑞萱正拢着烛火,面露忧色:“我方才好像听见什么洪水?”“我也听到了。"季新桐抿唇道。
季元武皱着眉头,望向门外黑沉沉的雨幕:“要不我去看看?”“别去。"宁竹摇了摇头,转身取下墙上挂着的蓑衣,“外头情况不明,我上屋顶看看。”
这处地势高,若城中真有什么大动静,站在屋顶上一眼就能看见。“今儿晚上冷,再多穿一件,"卞含秀急忙给她披上件厚外衣,手指在她肩头紧了紧,“当心些。”
宁竹点点头,轻松地翻上屋顶。
她眯起眼睛望去,城西方向漆黑如墨,只亮着零星火点,而城东城南的火光正盛,正在陆陆续续向着城北这边汇聚,形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想来是城西的渡口出了问题,百姓们如今都朝着我们这个方向来。“宁竹说着滑下了屋檐。
其他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这时,祝衡关的耳朵微微动了动,突然抬头。“有人来了。”
季新承已经走到了门边,透过狭窄的缝隙,他看见身穿蓑衣的官兵们列队而过,后面的推车上不知放着什么,堆起老高,用油布覆盖着。他猜测应当是粮食之类的,声音沉了下来:“官府的人,看样子是要把灾民安置在静禅寺。”
宁竹眉头微微皱起。
静禅寺地势高,暂且不用担心被淹,但若灾民聚集,时间长了可就不光是洪水的问题了…….
她低声道:“回去休息吧,今晚都警醒些,明日再起来看看情况。”众人各自回房,每间屋子里都是此起彼伏的翻身声,今晚无人能够安然入眠。
宁竹浅浅眠了片刻,到了后半夜越发冷了,她担心宁荷着凉,又起身多加了一床被子。
幸好昨日搬家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将厚被褥袄子都给拿了过来。这一夜就在全城百姓们的提心吊胆中过去了。昨晚外头的脚步声就没有停下来过,等到天微微亮时,声音似乎变得更大了。
宁竹睡不着,索性就又穿着蓑衣上了房]顶。晨雾中,静禅寺方向人头攒动,哭喊声隐约可闻。城西那边已经是一片汪洋,几个黑点站在屋顶上拼命挥手,不多时,有官兵划着小船,将人接了出来。
那些大多都是没有听从昨夜的谕令及时撤走的百姓。宁竹叹了口气。
洪涝终究还是来了,但所幸看着尚未到失控的地步,眼下官府的调度还算有序,安置解救灾民的举措也在进行,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会乱起来。宁竹没有多看,她转头望向家的方向。
混浊的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几个身影正艰难跋涉,积水已经没过大腿,但看着还是比城西稍好一些。
不知道水位还会不会继续上升。
宁竹心头涌上一些忧虑。
万一没过大缸就糟了,那些油布防水怕是撑不了多久。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视线。
宁松卷着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这边走来。“季叔!"宁竹低下头对着离门口最近,正在喂马的季元武说道,“阿兄来了!”
“松哥儿来了?"季元武忙放下手中的草料,转身去开门。宁松看见门开了,他加快步伐,先叫了一声"季叔”。季元武应了一声:“小竹方才在屋顶上看见你了。”宁竹从屋顶跃下。
“我来看看你们,听说灾民都往这边来了。"宁松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裤腿滴着水。
宁竹让人赶快进来,拿了干布巾递给他。
“这几日别来了,太危险,三娘她怎么样?”他这么早就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没亮就从郊外赶过来了。“我知道的,我和三娘都安好,你放心吧。"宁松擦了把脸,又说道,“路上好多店铺都关门了,还好先前我们买了许多粮食,足够支撑这一段时间了。”他不过是听了宁竹的劝,随手囤了些粮食,没想到真的派上了大用场,不然眼下这种情形,莫说买粮,怕是连个卖粮的人影都寻不见。宁松也没有待上多久,待雨势稍歇他就要离开了,宁竹顺便驾马车送他和卞瑞萱几人出门。
先送了季新承去书院,然后送宁松,正好季元武和卞瑞萱上工的铺子离得不远,最后就一道送了。
虽然今天大概率是不上工的,但还是得去看一眼。宁竹跟卞瑞萱他们说:“我去一趟宗府,晚些时候再回来接你们。”先前宗明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