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民心所向,兵可用命(1 / 2)

加入书签

将军府前的广场。

施粥的大锅热气腾腾。

穿着周允军服的士兵,面无表情地舀着浓稠的米粥,递给排队的百姓。

旁边,另一个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文吏,旁边堆着几袋粮食。

“下一户,张老三家,五口人,按册登记,领米三斗。”

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老汉,哆哆嗦嗦地上前,看着袋子里的白花花大米,眼眶发红。

“真……真的给?”

文吏头也不抬。

“周主公的命令。拿好,下一个。”

老汉接过米袋,沉甸甸的,他几乎抱不住。

“谢谢周主公……谢谢军爷……”

他喃喃着,转身就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队伍缓慢而有序地移动着。

没有推搡,没有叫骂。

维持秩序的士兵,只是站在那里,腰杆挺直,手按在刀柄上,目光扫视。

但他们的眼神,没有王有城手下那种凶狠和贪婪,只有冷漠和纪律。

领到粥和米的人,脸上渐渐有了生气。

“这粥,是真米熬的,不是米汤!”

“三斗米!够俺家吃半个月了!”

“周将军说话算话!”

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

“以前王扒皮在的时候,别说放粮,不抢咱们的就谢天谢地了!”

“就是!他那些兵,跟土匪没两样!”

“现在好了,城里干净多了,晚上睡觉都踏实。”

一个中年汉子喝完碗里的粥,把碗还给士兵。

“军爷,俺是铁匠,家里还有些铁料。看你们的兵器,有些卷刃了。要是不嫌弃,俺……俺免费帮你们修!”

负责收碗的士兵愣了一下,看向旁边的队正。

队正走过来,打量了一下汉子。

“周主公有令,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汉子急了。

“这不是拿!这是俺自愿的!你们保护咱们,赶走了王扒皮,还给粮食,俺们老百姓心里有数!”

“对!俺家婆娘会缝补,军爷们的衣服破了,拿来,俺让她给补!”旁边一个妇人也喊道。

“俺有力气,城墙那边不是要修吗?俺去帮忙!”

人群骚动起来。

不是恐慌,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朴素的、想要回报的情绪。

队正看着眼前这些面带热切的百姓,沉默片刻。

“你们的心意,我会上报。”

“现在,按规矩排队领粮,不要乱。”

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百姓们安静下来,但眼中的那份热度,没有消退。

城郊,降兵营地。

数千名原云城守军,按照新的编制,分成了几个大队。

操场上,尘土飞扬。

“向右看——齐!”

“向前——看!”

“报数!”

“一!”

“二!”

“三!”

声音依旧有些参差,但比最初已经强了不少。

黑脸教官,一个周允老部队调来的百夫长,抱着胳膊站在前面。

“队列还行,就是精气神差了点!”

“想想你们吃的什么!想想你们拿的饷银!”

“周主公的兵,不能是软脚虾!”

他走到队伍前,挨个打量着士兵的脸。

“眼神!要有杀气!没杀气,也要有生气!”

“等会儿的刺杀训练,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儿!”

“是!”这次的回应,响亮了不少。

士兵们握紧了手里的木枪,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浸湿了刚发下来的粗布军服。

伙食好了,饷银拿到了,训练苦点,也能忍。

最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军官不随意打骂,欺压百姓被抓去砍头,晚上还有人来讲些“大道理”。

虽然很多听不懂,但“跟着周主公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这句话,他们记住了。

将军府,书房。

地图铺满了整个书案。

朔州、云城、义鹿城,三个点被红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

周允的手指,在这个三角区域内缓缓移动。

陈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书。

“主公,城内秩序基本稳定。公审之后,民心安稳了不少。”

“降兵整训也步入正轨,虽然战力提升还需要时间,但服从性大大提高。”

周允嗯了一声,目光没离开地图。

“柳先生那边怎么样?”

“‘夜校’效果显著。”陈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那些降兵,以前只知道听将领的命令,现在开始问‘为什么’了。柳先生找的人,很会引导。”

“这就对了。”周允道:“一支只知道服从,不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是打不了硬仗的。”

他抬起头,看向陈默。

“有别的事?”

陈默递上一份文书。

“主公,城外来了几拨人。”

“自称是云城东边,黑石部落、青狼部,还有南边几个小山寨的使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