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2 / 4)

加入书签

,咱们先去吧。”

明蕴之当她早已迫不及待,善解人意道:“不必等殿下,兴许他正忙着,抽不出空来。”

姚玉珠犹豫了会儿,挽上明蕴之的手,甜甜道:“无妨,我陪阿姐!”明蕴之笑了笑,三人一道出了门。

姚玉珠撞了撞齐王的胳膊,大大的眼睛飞快地转着。齐王低低地“哎哟"几声装着可怜,两人打着眉眼官司,差点让明蕴之发现。好在明蕴之被热闹的灯会吸引了目光。

几人都不是第一次看花灯了,此处与京中的灯会多有不同,更多些热闹的民间气息。

春寒未褪,灯彩挂于大街小巷,将寒意驱散。各式各样的灯笼悬挂在屋檐下。寓意不同,却都带着百姓美好向往的剪纸贴花被灯笼中的火光映照出来,列如人间星海。

稍行几步,便能瞧见如织的人潮,孩童手上提着可爱的兔灯鱼灯,追逐打闹着,明蕴之扬了扬唇角,想到了许久未见的裴吃。不知那呆兔子记不记得主人,在东宫可还安好。她想,没将裴吃送出去,真是个极正确的决定。姚玉珠见她看得入迷,刻意引着她往最繁华的街道上走,扬声道:“阿姐你瞧,这个多好看呀。”

齐王:“想买就买嘛,一个劲儿地看,可怜兮兮的。”姚玉珠骄傲地扬起下颌:“自然是要你主动提出给我买。”两人蹲在小摊前,开始争论哪一盏更为特别。明蕴之手中提着自己做的兰花灯,没去凑这个热闹,站在一旁等她。喧闹之中,她心里却格外宁静。

灯廊下,淡绯色长裙的女子衣角绣兰,发钗斜簪鬓边,温婉的眉眼映着点点灯火,从容而独立,似空谷幽兰般自有一番清雅之气。这气质自然吸引了不少人,有郎君只多瞧了一眼,便红了脸颊。她衣着富贵,却不显庸俗,那些价值千金的首饰都被她映衬得黯淡,任何人瞧了,眸中者都只能停留住她一个。

年轻郎君犹犹豫豫,终于在伙伴的鼓励下上前几步,想要搭话,还未靠近,便被一个高大的身影拦住了去路。那人衣着寻常,好似只是无意中绊着了他的脚步,目光扫了过来。

被拦住的瞬息,那郎君便哑了声音,一股自心底而生出的深寒笼罩着他,手上的花灯掉落在地,他狼狈地蹲身去捡。等他捡起花灯,再想去瞧,那灯廊下的身影已经不见了。

像是他在艳色的夜里,做的一场梦。

明蕴之是被不远处的河岸给吸引住的。

她与姚玉珠说了一声,先一步往岸边去。随着人潮缓慢前行着,身边跟着护卫和随侍,倒没人能挤着她。

那处聚集着几个杂耍艺人,喷火的,踩高跷的,甚至蹦得老高能在空中翻好几个跟头的,明蕴之看得热闹,从荷包中摸出一块碎银扔了过去。“多谢夫人!”

像是领班的人发了话,口中喷过火,手上帕子一扔,眨眼间,一支兰花珠钗便出现在手中,递与她。

“我瞧此物与夫人有缘,请夫人收下!”

青芜接过珠钗,叹道:“虽不是什么宝石,但这刻出来的模样还真挺像呢!”

明蕴之弯了弯眼睛:“那你给我戴上。”

托姚玉珠的福,她脑袋上已经够多了,不差这一支。沿着河岸,一个还不及她腰高的小娘子正叫卖着河灯,瞧见她,笑嘻嘻道:“夫人可想放河灯?五文钱一个,童叟无欺,我和哥哥亲手做的!”天还没完全黑下来,河面上已飘了些河灯,大多是莲花状的。明蕴之起了兴致,挑了挑,问:“小妹妹,可有兰花?”“巧了,"小娘子从竹篮中掏出一盏,递到她身前:“夫人想要的,可是这种?”

明蕴之忍不住扬唇:“是,就要这个了。”小娘子机灵道:"可需要我帮夫人放入河中?”明蕴之摸了摸她的小髻,点头:“这么会做生意呀?”她穿着长裙,身上珠钗又多,不方便躬身。那小娘子动作很快,点了烛火,道:“河灯会将夫人的思念带去,给远方亲人的。”远方亲人……

明蕴之掏出一块碎银,递给她:“承你吉言。”小娘子皱着脸,忧愁道:“找不开呀”

“无妨。”

她笑得温柔:“就当是付给你的吉祥话。”“不成不成,"小娘子摆手:“哥哥说了,该收多少便收多少,不能贪心。这样吧,我哥哥在卖面具,夫人可愿去瞧瞧,有没有喜欢的?”明蕴之点头:“好。”

小娘子朝前跑了几步,拽来一个比她大一点的郎君,他更腼腆些,支支吾吾:“夫、夫人可以看看……

面具摊上,大多是成双成对的面具,明蕴之如今只有一人在此,想了想,便挑了唯一一个落单的兔子面具。

“就这个吧。”

她将银子递给兄妹俩,接过面具。

“青芜,帮我…”

正欲唤青芜帮她将面具戴上,却见身后人来人往,并无青芜的踪影。“青芜?…秋朔?”

她匆匆将面具往面上一罩,手上提着灯笼,寻找二人的踪影。翩跹的衣角飞扬起来,耳上的坠子轻晃,她眸中焦急,转了几圈,仍未发现几人的身影。

……啊!”

右肩忽地被人一拍,她低呼一声回首,却无人在此,转回头时,一张黑沉沉、却并不凶恶的狼面具出现在眼前。

“你一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