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朴素的经验(2 / 3)

加入书签

斯根本没有派人报复,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他们这些人害怕呀。

咸阳城以东,函谷关外,一支数万人的秦军队伍来到了关外。

领这支大军回来的正是秦国的大将军蒙武。

大秦攻楚的第一批将士们回来了,在后方还有源源不断地秦人将士正在往函谷关而来,他们都是战后要归家的秦人,此刻已有人开始慌张地收拾自己的行装,还有将士一眼就看到了等在函谷关后方的家人,她们正在注目观望,见到至亲之人回家早已是流泪满面。

有两个穿着秦人甲胄的赵国士兵也在队伍中,其实这支队伍中还有很多赵国人,燕人,或者是以前六国的人,他们多数都会跟着秦军打仗。

一人问道:“你说我们杀敌这么多,秦王会给我们土地吗?”

“会的吧,以前记得许多齐人投效了秦国之后,秦王也会给他们土地。”

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笑着面朝函谷关西面的方向,那是关内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他笑时咧嘴道:“我家里还有一个娘,一个大哥,还有一个婆娘等着我回去。”

几人不相识,只能尴尬笑着。

蒙武大将军回来的消息从函谷关一路送去,只要得到始皇帝准许,大军便可以入函谷关回家了。

大军归来的消息被快马加鞭,星夜兼程送去了咸阳城。

三天后,一道始皇帝的诏命送到了函谷关,命蒙武大将军,领着全军回家。

“回家!见娘亲,见婆娘,抱孩子!”

大军中传来了欢呼声,那两赵国人见到了那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已跟着大军入了函谷关,原来这个年轻人还有一个兄弟,他们是兄弟俩一起出征的。

当一支支队伍从函谷关进入关中,正值春耕时节的关中好似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将士们都回家了,田地就有人耕种了,原本萧条的关中稍稍恢复了一些元气。

咸阳城外,扶苏手中还拿着地契图,耳边是田安正在唠叨,说的都是使用田地要慎之又慎,种不出粮食或随意更换要种的粮食,轻则被陛下责罚,重则所有家仆都要饿肚子。

虽说公子不会饿肚子,可饿死了家仆,也会被始皇帝责罚的。

扶苏见到了远处有一家数口人走在一起,笑着道:“那就是归家的将士们吧。”

田安回道:“陛下给了诏命,让蒙武大将军回来了。”

“难怪今天蒙恬将军没来护送。”扶苏端着手中的地契,又对田安道:“让他们种一些麦子吧,我喜欢吃麦子。”

田安稍稍点头。

扶苏又吩咐道:“浐水边西面的那一万多顷要开荒,挖一条沟渠。”

田安不解道:“公子,那不是陛下所赐的。”

“虽说不是赐给我的田地,但丞相也没说我不能使用那些田地,不是吗?”

田安又是一阵沉默。

前些天,丞相交代的话语大抵上就是这个意思,陛下赐予的终究是有限的,但公子能使用的田地,就是两回事了。

只要不影响田地的所有权,丞相有的是办法将一件事变得名正言顺。

现如今攻打楚国的第一批将士回来了,也跟着迁入了不少人口,至少在人力方面就不用担忧了。

身为大秦的公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为自己的家产担忧。

只要一句话,田安就会将公子的私产安排得妥妥当当。

当年的六国,谁家公子没点私产了?

蒙恬没在身边护卫,眼前在护卫的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将领,扶苏看着这个比自己稍年长的将军,询问道:“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在秦国年轻的将领有不少,年迈的老将军也有这么几位,而这些人扶苏绝大多数都不认识。

对方恭敬回道:“末将章邯。”

说话间,他躬身行礼,大抵是显得有些慌乱了,他的手还有些颤抖,腰间的佩剑因刚松手还有些摆动。

扶苏收回目光,道:“章邯?以前没见过你。”

“末将……”章邯神色有些慌乱的道:“末将先前一直在咸阳城内任职,是蒙恬将军让末将来护卫公子。”

人的安全感来自武器与自身的力量,身边的近卫很重要,往往这种在掌权者身边提着刀的人,能够改变局势。

如果这样的人忠心,那么即便是身陷重围,他也能护着你杀出一条血路。

如果这样的人不忠心,则寝食难安。

扶苏递给他一张饼,道:“与我一起吃点。”

章邯高举双手接过公子递来的这张饼,依旧是一副拘谨的模样。

田安神色带有深意地看着这一幕。

扶苏接着道:“章邯将军能否代我,请几个人用顿饭食?”

“不知公子要请谁?”

章邯依旧双手举着公子所赐的饼,低着头回着话。

扶苏望着远处道:“浐水以西的五个村子的亭长,两个县丞,地点就是吕不韦的旧宅,此事田安去主持,麻烦章邯大将军明天将人带到。”

“末将领命。”

给公子扶苏做护卫,那就要听公子扶苏的安排,他不敢耽误,当即就离开带着人手去办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