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齐鲁博士(2 / 3)

加入书签

声已传播许久。

那位离开咸阳的王绾,此人离开之后就在各地奔走,哭诉也好,庆祝劫后余生也罢。

李斯如何,公子扶苏如何,通过王绾已传到了很多人的耳中。

扶苏收回心神,倒了一碗热茶,又道:“平日里会看一些书,诸子的书多有涉猎。”

这也没办法,在这个生活单调且没什么乐趣的秦人生活中,看书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消遣,反正咸阳宫有看不完的书。

伏生的目光看向桌案一旁,桌案旁就放着一卷竹简,来见时公子就是拿着这卷竹简作揖行礼的。

面对秦国的公子,身为齐鲁儒家名仕,伏生的眼神中还是有警惕,不会与公子说太多,此来咸阳面对始皇帝,他也有所保留,当年的诸子百家经过战乱留存至今的也不多了。

还活跃在天下各地的诸子后人,也就这么几家了,就怕始皇帝再多杀几家。

伏生询问道:“可否容老朽看公子的这卷书?”

扶苏将竹简递上,道:“这都是平日里写的笔记。”

田安看着两位儒家名仕面容带着微笑,又道:“公子每每看书,都会写笔记习惯。”

伏生看着笔记上内容,神色时而困惑,时而释然。

叔孙通也很想看看秦国公子所写的笔记会是什么样,可三人并排而坐,中间夹着一个李由,怎么都看不到。

伏生看得很仔细,看得也很慢,甚至能够听到竹简在他手中缓缓铺开的动静。

而后,这位老人家又将这卷竹简收了起来,他行礼道:“公子,能否老臣将此书带回咸阳住处,明日再送还公子。”

扶苏站起身道:“无妨。”

伏生躬身行礼,而后转身就走。

就吃了几口吃食,话也没说两句,这个伏生说走就要走,叔孙通道:“哎呀,这才想起来在咸阳还有亲眷需要去拜访。”

扶苏听明白对方的意思,会意道:“老先生何时再来都可以。”

叔孙通目光上下打量着这个大秦公子,而后缓缓点头,转身跟上了伏生的脚步。

待两人走远,李由道:“公子,何不将此二人收为客卿?”

扶苏道:“这两位老人家一看就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李由放低自己的嗓音,凑近道:“公子,那伏生是孔子弟子的后人,此人在齐鲁两地颇有名望,还有叔孙通是孔鲋的弟子。”

孔鲋这个人扶苏听闻过,是孔子的第八代世孙,是孔子他老人家活生生的后人。

春秋战国才过去五百余年,孔子他老人后人至今还活生生地。

李由感慨道:“原来家父是想要请给孔鲋入秦,可孔鲋不愿,却让他的弟子叔孙通来秦。”

现在来秦的六国博士,扶苏听说的已有四位,有淳于越,周青臣,伏生,叔孙通。

扶苏道:“你不送这两位博士回咸阳吗?”

李由咧嘴笑道:“今天还有一人要来。”

“何人?”

话音刚落,就听有马蹄声由远而近,来人穿着秦军甲胄,到了近前便勒马住行。

大抵是跑得太着急,扶苏见到这匹马的腹部还有不少已凝固的泥浆,再看眼前之人,正是当初与李由一起离开咸阳,如今才归的少府卿王贲。

翻身下马,王贲便伸手重重地拍在李由的后背上。

这让李由发出一声惨叫。

现在的李由很瘦弱,被如此一拍当场发出一声惨叫,而后扶着一旁的树咳嗽了起来。

王贲不悦道:“怎么成这副模样了?”

李由退后两步,道:“你身上有血味。”

王贲抬起胳膊仔细嗅了嗅,闻得很仔细,又道:“末将带了一些南郡的酒水,来献给公子。”

酒水在如今很值钱,这个时代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很古朴的,一坛酒水可以换不少粮食。

扶苏十分乐意让田安带着人手,将一个个酒坛子从马车上搬下来,都存入库房中。

财富是积少成多的,粮食与人口也是财富的一部分。

酒水倒入碗中,王贲先是灌了一大口,道:“南郡的事总算是平定了。”

李由喝了三大碗就有些醉了,他低声道:“公子,其实在上郡我也没救人,我不会救人,我也不会治病,其实我与王贲一样,谁也没比谁好。”

酒劲上头,李由神色痛苦,应该是又想起了在上郡时的种种,他低声道:“你王贲杀人,我李由埋人,都是脏活累活。”

不多时,王贲喝得醉醺醺就回了咸阳城。

扶苏看着已醉倒的李由,看着天色已入夜,外面寒风还在呼号,只能留下来照看他。

“公子,这是田爷爷煮的。”

一碗煮好的羊肉汤放到了面前,正在冒着热气。

扶苏道:“奴儿,你有梦想吗?”

奴儿蹙眉道:“梦想是什么?”

“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她笑起来眯着眼,道:“爹娘常说,要是有吃不完的粮食就好了,还要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公子来了我们就能吃饱饭了,奴儿想……”

她的话语顿了顿,又道:“想公子永远不会死。”

扶苏失声一笑,道:“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