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完美的秦国公子(2 / 3)

加入书签

看一遍或者听一遍就会了,至今……年有十六却依旧好学,依旧如当初那般,时常看书,学政,又善待家仆,公子生活简朴,听闻在外无享乐之宅邸,在宫里无取乐之玩物。”

伏生道:“秦国有如此公子,令人羡慕。”

叔孙通又道:“秦国有如此公子的确难得。”

“他会是下一代秦王。”伏生又改口道:“该是下一个始皇帝,如此公子定能得到众多拥护的,老朽观此书中所记,公子正在学农事,什么样田种什么样的作物,季候会影响多少收成。”

叔孙通侧卧在榻上,闭着眼准备入睡,临睡着前又道:“公子扶苏看着就不像个孩子。”

伏生重新拿起这卷竹简看着,再想起叔孙通的话语,也不知道他的那句不像个孩子,究竟是喜是忧。

寒冬时节的关中又下了一场冻雨,咸阳城上上下下都在期盼着王翦老将军的归来。

扶苏将挖河渠的人手分成了一个个三人为一组的小队,妇人们早早就开始为了吃食忙碌,老少壮年还在井渠中劳作着。

挖井渠的事不能着急,十天半月也挖不通,不如挖得细致一些。

忙完眼前这件事,扶苏走到书房外,看到了一窝小狗正缩在墙角,它们互相靠在一起取暖。

扶苏抱起其中一只,小狗通体黑灰色,除了嘤嘤嘤还不会叫唤。

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这群小狗纷纷围了上来,公子的双脚很快就被这群小狗给淹没了。

“公子,王将军与章邯将军来了。”

听到田安的话语,扶苏这才放下小狗,将它们一只只都拎进柴房中。

仔细数了数,一共十只,一只没少。

温暖的柴房中还有一只大狗,便是生了小狗们的大狗,它似乎不是很喜欢闹事的小狗们,扶苏注意到它的目光,那双黝黑的眼睛似乎在说带小狗是会累死的。

扶苏对它目光熟视无睹,十分无情地关上柴房门,只留了一条小缝。

再回头,两位将军已在眼前。

扶苏解释道:“冬天到了,大家都闲得慌,除了我们商山乡,其余各县都无事可做,呵呵……我也无事可做。”

章邯躬身而立没有言语,神情严肃。

王贲会意一笑。

扶苏走在这座村子中,村子里还是有变化的,他们将房屋规整了一下,路面也更平整了。

奴儿正在带着一群小孩子写字,她见到公子路过,忙停下来行礼。

等公子走远了,她又接着教小孩子们写字。

这里还养了三只鸭子,六只会下蛋的鸡。

牲畜都是要吃粮食的,这里也不敢养太多,如今粮食紧张,也不敢扩大养殖。

扶苏一路走着,又见到了几个妇人收拾着一排炉子,从炉子里拿出来的饼都是今天没有吃完的,这些饼还是热乎的,但在寒风中,用不了片刻就会凉。

妇人们拿着饼去外面换粮食,如此美味的饼能够换来一袋黍米或者一些豆子。

从成本来看,怎么换都不亏。

“王将军,老将军何时回来?”

听到公子问话,王贲回道:“关中天寒,家父在函谷关外过冬,待天暖之后再回咸阳。”

扶苏颔首道:“老将军年迈了,的确该好好休养。”

领着两位将军来到鱼池边,扶苏从书架上拿了两卷竹简,分别递给他们,又道:“算上今年开荒的田地,我们一共五百一十顷地,该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了。”

章邯行礼道:“末将愿听公子号令。”

人总是要未雨绸缪的,今年的冬天想来年春天的事,等来年春天就要考虑来年秋天的准备。

这个时辰想下个时辰的事,扶苏早已习惯了考虑事情的方式。

“明年开始,我们将现有的田地以家庭来分,每家每户按照人丁分田,还未开垦出来的田地还是以家庭来分,谁家能多开出一亩地,谁家能收获的粮食就多一亩。”

扶苏又叮嘱道:“我吃得不多,不用考虑我。”

章邯难得笑了笑,得了吩咐就行礼去办事。

扶苏将书架整理好,看到王贲还站在面前,疑惑道:“王将军还有什么事吗?”

王贲道:“李由他……”

“他怎么了?”

王贲低声询问道:“他在挖井,丞相说能否让末将带他回去。”

“李由啊……”扶苏思量片刻,又道:“他最近得病了,王将军不用管他。”

“什么病?”

“心病。”

王贲三缄其口,犹豫再三还是问道:“李由得病了,不能回咸阳?”

扶苏道:“李由太傻了,何必与他计较。”

刚离开公子书房的章邯,刚走两步就听到了书房内的言语。

章邯也觉得李由是个傻子,最近越来越傻了,总做一些很傻的事,还时常自言自语,教公子的家仆识字写字时也不认真。

章邯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代替李由教他们识字写字。

公子的家仆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大概是公子觉得家仆们识字了,识字的家仆更值钱。

冻雨下得断断续续,夜里又迎来了一场大雪,扶苏回到了高泉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