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止战之商(4 / 6)
战了,西梁**需官正在找均需供货商。“
他凑近压低声音,“别说兄弟不帮你——那军需官在北城天来客栈,我替你安排好了。“
世代453年·春
余涛站在新搭建的账房前,看着董武指挥镖师们装卸货物。自从接了军需生意,他的商队规模已经扩大了十倍不止。
“这批精铁要赶在雨季前送到西梁国边境,“
董文清点着货单,腕间的铜铃叮当作响,“番泽国那边又追加了三千套箭簇。“
余涛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这、这是给余瀚的...“
董武一把按住他的手:
“去过了,镇北将军,一个铜板都不要。“
他模仿余瀚粗犷的嗓音,“''老子堂堂将军,不要他的钱,我要他欠我的七十顿饭一一还来!''“
余涛无奈苦笑,这得吃多久呀。
世代453年·秋
余瀚大马金刀地坐在虎皮椅上,看着余涛送来的最新账本。
“可以啊结巴涛,“
他翻着账册,啧啧称奇,“现在连夏藏国库都没你现银多。“
余涛挠挠头:“还、还不是多亏你介绍生意...“
世代453年·冬
夏藏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北疆年峰将军的叛变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这个曾经强盛的国度脊梁上。夏藏国北境门户一时没了守将,北关跳鹿关和北城原明城副将都胆小怕事。西梁国趁虚而入,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这座城,还得到一支军队。
夏藏国王震怒,当即封余瀚为北伐大将军,誓要夺回失地。余瀚披甲上马,率领五万甲军挥师北上,这一打,就是三年。
起初战事出奇地顺利,余瀚用兵如神,三个月内连捷七战,不仅收复了原明城和跳鹿关,更是一路打到了西梁国边境。夏藏国上下欢欣鼓舞,百姓们都在传颂着余瀚将军的威名。
然而好景不长。西梁国暗中调来了传说中的镇山力士
——那是世代守护西梁王室的怪人,据说力大无穷,能徒手撕裂战马。在第三年的寒冬,两军在原明城外三十里的鹰谷展开决战。那一战打得天昏地暗,余瀚的甲军死伤过半,他本人更是被镇山力士一锤击落马下,当场毙命,而这锤子,竟是余涛早前经商卖给西梁国的军需。
战败的消息传回王都,举国震惊。夏藏国王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却发现朝中已无大将可用。余瀚重伤未愈,其他将领要么年迈,要么怯战。西梁国趁机大举反攻,不出半月就重新占领了原明城,兵锋直指夏藏王都。
王都内人心惶惶。市井传言四起,有人说西梁军中有能呼风唤雨的术士,还有人说看到西梁国的铁骑已经绕到了王都后方。商铺纷纷关门歇业,富商们开始暗中变卖家产准备逃亡。连朝中大臣都在私下商议后路,有人提议迁都,有人主张求和。
在这危急时刻,余涛的商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利用遍布三国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为夏藏国输送粮草军械。董武、董文兄妹更是率领镖师们组成了一支奇兵,专门袭扰西梁军的补给线。但即便如此,夏藏国依然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
王宫深处,夏藏国王望着地图上不断逼近的敌军标记,眉头紧锁。他想起余瀚曾经说过的话:“夏藏可以没有王宫,但不能没有原明城。“这座北疆重镇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夏藏国的精神象征。如今它再次落入敌手,对整个国家的士气打击是致命的。
城外三十里,西梁军已经开始安营扎寨。夜幕下,他们的篝火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火龙盘踞在夏藏国的咽喉处。王都的守军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每个人都清楚,一旦这条火龙发起进攻,夏藏国恐怕难逃一劫。
余涛独自坐在商号后院的石阶上,手中攥着那枚已经磨得发亮的铜钱。月光下,铜钱边缘的反光像刀刃般刺眼。他想起小时候余瀚总爱抢他的馒头,却又在别人欺负他时第一个帮助他。如今那个总说要“揍扁结巴涛“的人,却永远躺在了北疆冰冷的战场上
——被西梁国的镇山力士所杀,而那个力士手中的铁重锤,正是出自他余涛的工坊。
王宫里投降派的叫嚣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割让北城!“
“求和!“
这些声音像毒蛇般钻进他的耳朵。最刺耳的是那句
“余掌柜自然不怕,您的生意遍布三国“。
他猛地将铜钱拍在石阶上,指节磕出血痕。是啊,所有人都认定他这个商人唯利是图,连害死发小都能面不改色地继续赚钱。
世代456年·夏藏王宫
大殿内,朝臣们争吵不休。
“必须死守王都!”
“不如割让北城求和……”
“西梁军势不可挡,再打下去,夏藏必亡!”
夏藏王面色阴沉,手指死死扣住王座扶手。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
“王上!余涛求见!”
众臣一愣,随即有人嗤笑:
“那个结巴商人?他来做什么?”
余涛迈步入殿,身上仍是一袭素色布衣,袖口还沾着商队赶路时的风尘。他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