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3)
董承一听,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故作生气地反驳道:“丞相这是何意?若是您喜欢这袍带,尽管留下便是。何必如此多疑,硬要说其中有谋呢?”
说罢,董承转身便走,头也不回,似乎已经下定了某种决心。
“国舅!”曹操突然高声怒喝,声音如雷,响彻整个宫殿,将董承吓了一大跳。
董承惊愕地看着曹操,只见他面色阴沉,双眼圆睁,满脸怒容,显然是对董承刚才的行为极为不满。
“天子所赐,怎能相夺啊?”董承回过神来,连忙解释道,声音中带着些许惶恐。
曹操冷哼一声,他根本不把董承的解释放在眼里。只见他猛地一伸手,将身上的袍带解了下来,然后像扔垃圾一样,随手一甩,袍带便如一条死蛇般飞了出去,直直地落在了董承的面前。
董承见状,心中暗喜,他知道曹操这是在向他示弱。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袍带捡了起来,然后毕恭毕敬地向曹操行了个礼,转身离去。
董承回到府中后,立刻将袍带带进了密室。他点亮烛火,仔细地查看起袍带来。这袍带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只是普通的锦缎制成,但董承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深知曹操的阴险狡诈。
回想起那日在猎场上的情景,董承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愤怒。谁都能看出来,曹操在猎场上的行为已经严重僭越了天子的权威,而天子却只能忍气吞声,受了极大的委屈。
如今,曹操的势力遍布天下,到处都是他的眼线,天子自然有许多话不敢明说。董承断定,这袍带之中,必然隐藏着天子想要传递给自己的重要旨意。
于是,董承独自一人在屋子里,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地研究起袍带来。他将袍带翻来覆去地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但一直看到后半夜,也没能看出其中的隐情。
油灯的火焰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董承凝视着这微弱的光芒,心中有些不安。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挑动着灯芯,希望能让灯火更亮一些。
然而,就在他挑动灯芯的瞬间,一小团火苗突然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了他腰间的玉带上。董承心中一紧,急忙伸手去擦拭,想要扑灭这意外的火苗。
尽管他动作迅速,但玉带还是被火苗烧出了一个小小的洞。董承看着这个洞,心中有些懊恼,这条玉带可是他的心爱之物。
就在他准备将玉带收起来时,他突然注意到从烧洞中似乎透出了一些异样的东西。他凑近一看,发现里面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董承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他决定一探究竟。他赶忙拿起一把剪刀,剪开了玉带,然后轻轻地抽出了里面的东西。
当他展开那张纸条时,他的眼睛瞪大了,因为他看到了上面的字:
“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
“尊卑之疏,君臣为重。”
“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
“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乱。”
“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
“当念高祖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董承的耳畔炸响。他手捧着密诏,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说的激动。
密诏中的文字如泣如诉,仿佛是汉献帝在他面前倾诉着自己的苦衷和期望。“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这短短的几句话,承载着整个汉室的希望与未来。
董承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密诏上的字迹,感受着汉献帝那破指洒血的决心。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诏书,更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托。
“再三思之,四慎之,勿负朕意!”这最后的叮嘱,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董承的心上。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和危险,但他毫不退缩,因为他是忠义之士,为了汉室的复兴,他愿意付出一切。
董承读着密诏,看着汉献帝的血印,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他为皇帝的遭遇感到痛心,更为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到沉重。
就在他沉浸在悲痛之中时,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好大胆吶!”
这声音如同晴天霹雳,把董承吓得魂飞魄散。他猛地转过头,只见一个身影站在他身后,由于光线昏暗,他一时看不清对方的面容。
董承的心跳急速加快,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难道自己的行动已经被人发现了?难道这是曹操派来的人?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那个身影缓缓走近,借着微弱的灯光,董承终于看清了对方的脸——竟然是自己的好友王子服!
董承松了一口气,但心中的恐惧并未完全消散。他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子服?你怎么会在这里?”
王子服显然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的声音同样有些发颤:“我……我深夜访友,没想到……竟然遇到这种事情。”
他的目光落在董承手中的密诏上,脸色变得愈发苍白。沉默片刻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说道:“你……你想杀曹公?”
董承心中一紧,他知道王子服是个正直的人,但他没有想到王子服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直接地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