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落子(八)【4k,求订阅】(2 / 3)
情。
陈珂给出的方案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三个字。
攻、拆、砍、建。
攻,强攻百越之地,不必担心破坏当地的环境什么的,直接用火器,带上百家宫研究出来、制造署制造出来的火药,直接将百越之地炸翻。
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令伤亡降低到最低,二来可以为后续的拆、砍奠定基础。
如此一来,瘴气和地形对人类造成的干扰就会降到最低。
主打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
拆、砍同样很简单,这是攻打下来百越之后的事情了。
将百越攻打下来之后,将百越之地拆分,拆封成一个个的小版块,将百越之地的蛮夷之人的部落拆分,让他们没有办法汇聚在一起,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后续的造反了。
一个人怎么造反?
至于砍就更加简单,两个字,砍树。
砍树为田,暂时取消百越之地的砍树禁令,甚至鼓励人们砍树还耕。
南方的瘴气为何多?
环境为何让人有些受不了?
在这个时期,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丛林太多了,大量的原始树林会孕养出来大批的细菌、微生物等,从而产生瘴气。
当原始丛林大面积的消失,成为耕地的时候,这里的瘴气自然就会消退很多。
而陈珂提出的“三分田法则是更让人惊叹。”
什么是三分田法?
就是但凡在规定的期限内,百姓们开垦出来的土地是分成两部分的。
其中一部分,有八成,这八成属于朝廷,朝廷出固定的钱资去购买这些土地。
另外一部分,有两成,这两成属于这些民众,这些田地依旧是如同原本的法子一样,民众们拥有这些田地的使用权,但延长了使用的期限,将根据一个人的生命改成两代人的生命。
两代人以内,这个土地都是可以让这些民众们无偿使用了。
等到这两代人死去之后,官府才会将这土地收走。
这是两分。
另外的一分则是在规定可以无条件砍树的期限之外,规定的不可以砍树的期限之内这一段时间,砍树还耕开垦出来的土地,是一九分,一成归民众,九成归朝廷。
这一成按照原本秦律规定的一代人法子去施行,同时也要上交一部分的钱资给朝廷。
砍树所得的木柴归民众所有。
这一份在现在看来十分不合理的法子,在秦朝这个时代却是黔首们占据了大便宜。
因为秦朝时期,或者说整个古代时期树木都是不可以随意砍伐的。
为何杜甫有一句诗叫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民众为何会被冻死?
就是因为如此,因为柴火太贵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用得起的。
这个时期,冬日对民众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寒冷了。
所以看似是民众们既要付出劳动力,又要出钱购买土地的赔钱局面,其实是民众们既得到了以往不能轻易砍伐的树木获得柴火过冬,又只需要出少量的钱财就能够获得额外的土地。
即便这土地不能够世代相传,可因为主权不在自己的手中,也不会被不肖子孙卖掉。
两代之内,不必担忧,只要勤勉就能够过上幸福生活;两代之后,即便子孙不孝没有本事,也有最基本的田地可以生存。
更何况......
三分田法的第一条中有规定,那八分的田并不是无偿交给朝廷,而是朝廷用一部分的钱资去购买的....
这对于黔首们来说,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用朝廷的钱,去买了朝廷的地,自己简直是双赢,赢了两次。
至于开垦土地时候所付出的劳动力?
那叫什么大事?
君不见战场上拼命杀敌才能够获得一部分土地?
君不见当年没有土地的时候,饿死山野之间的黔首民众么?
能够用劳动力换取生存的土地,这简直是大好事一件了。
这是砍和拆。
至于最后的建就很简单了。
在完成了上述的几样事情之后,就要开始修建港口、修建一座城池,而修建这座城池所需要的,也不再是劳民伤财的石头、木头。
而是水泥。
李斯能够从这个基建中看出陈珂的想法,修建咸阳城、扩充咸阳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能够使用一些新奇的、完全没有使用过、检验过的材料。
而这座新城就是检验水泥的一个关卡。
若能够通过,只怕新咸阳城的修建,也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李斯微微一笑,心中甚至有些憧憬:“也不知道老夫是否能够等到新的咸阳城修建好的那一天呢?”
..........
陈珂的奏章不仅李斯看了,嬴政也在看。
他看着手中的文书,眼睛中带着些许的凝重和欣喜,凝重在于在三年前停下对百越征战的时候,他是令黑冰台的人打探了百越消息的。
对百越的了解较多,知道那边的瘴气以及地理位置有多么的恐怖。
这一次的战争不是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