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物尽其用(1 / 2)
花开赏之。
花落食之。
其实古人也是吃花的。
称其为花馔。
就是以四季花卉做成点心或者菜肴。
只不过以花入菜,入茶,一开始只是文人墨客的附庸风雅和王公贵族的炫富行为。
寻常百姓不信兴这个。
毕竟广大贫苦百姓要的是吃饱,于他们而言,鲜花这种东西,只是图个新鲜。
费老大劲采多少来,一焯水,就只剩一点点了,浪费时间不说,还没野菜来的管饱。
但在文人墨客、美食家和医学家眼中,这些可食用的四季花卉可是宝呢。
不少人还为此作诗撰文、撰写食谱。
在他们眼中,吃花吃的是情趣,吃的是风雅,甚至还能吃花治病。
虽说有人爱吃,也有人会做,但擅长以花入馔的高手肯定也不多。
应该也没有专门吃花馔的食肆,至少江州就没有。
还是挺稀有的。
因为鲜花的烹饪做法又与别个蔬菜瓜果不同,可以说是十分有个性的。
有的花闻着香,吃着苦。
有的花可以入药,吃多了不行,特殊体质特殊时期也不能吃。
有的花本身有毒,做的好了是珍馐,做不好了是毒药。
像是大白花杜鹃,炒不熟吃了就会中毒。
苦刺花,是清热解毒的菜肴,可需要焯水无数遍,才能减淡它的苦味。
桃花,可入茶也可做点心,可食多了也会腹泻。
更甚者,也有认错花的,将未开的水仙当蒜苗入菜,中毒都不知道哪门子事的。
可即便食花有风险,还是有人上赶着当小白鼠。
于是,姜淼淼就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商机。
江州的气候养人更养花,各种花儿品类繁多的,株株长的郁郁葱葱的,开出的花朵也肥美硕大。
相当适合入菜。
可这些花儿供人观赏完,命运就是化作春泥,到底可惜了。
它们其实可以物尽其用,可以更有价值的。
姜淼淼有主意了。
但是她不能对娘亲和姨姨和盘托出。
有时候天赋异禀未必是好事,特别是这么小的孩子,稍微懂一些,别人会觉得你聪慧过人。
但若是懂太多,懂的超出了寻常人的范畴,那别人恐会将你当成妖孽。
所以姜淼淼只会偶尔在人前展露一点点小聪明。
她小手手拉着娘亲的小拇指,仰着脑袋问:“娘亲,对面宅子里好多菊花,好多玉兰,姨姨说可以做好吃的,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把铺子开在那里呢?”
宅子位于江州的权贵富人区,开个赏花食花的私房菜馆,给夫人小姐们聚会聊天,喝下午茶,再合适不过了。
毕竟古代的闺阁小姐也没机会日日出门,更别说是去热闹喧哗的地方,但在家门口就不一样的。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百花宴不开起来都说不过去啊。
陆青瑶和秀秀相视一眼,点了点头。
那宅子低价买的,还没洒金街的旺铺贵呢,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改造一下变成食肆。
离家那么近,吃饭都有着落了。
“阿姐,这个好。”秀秀很喜欢这个提议,离家近,干活看淼淼两不误。
就这样,江淼淼的提议被采纳了。
糕饼铺子直接一跃成了私房菜馆,娘亲为食肆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名字。
百花斋。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入食,赏四季花卉,吃百花宴。
只做与鲜花有关的菜肴点心。
设想是这样的,有吃有玩,一条龙。
可以赏花,吃百花宴,还可以投壶蹴鞠,插花品茶,也可以观舞听曲。
当然,消费是不可能低的。
估摸一席下来,上百两银,甚至上千两银都有。
吃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
秀秀姨一听,感觉挺有挑战的,就来了兴致,抱了一个匣子出来,将积蓄给了娘亲。
“阿姐,我可说好了,做百花斋的东家可以,但我只研制菜品,其它我可不管哦。”
“那成,你就负责研制菜品和收钱就成。”陆青瑶笑道。
因为东家不止她们俩,还有巧儿,她决定将百花斋交给巧儿打理,自己就负责收钱,做个甩手掌柜。
巧儿也是时候可以独当一面了。
陆青瑶在崔老太太那里了解过孙家。
孙掌柜孙豫,原来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任监察御史一职。
后因触怒皇帝被贬官罢职。
崔太傅钦佩他人品,不忍他满腹才华埋没于乡间,便邀他做了幕僚。
一做就做了好几十年。
如今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了。
直到崔太傅告老还乡,孙豫依旧追随,带着妻儿一同来了江州。
孙砚书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准备入仕的。
他上头还有两个哥哥。
孙家大郎从商,娶的是抚州商贾潘家的女儿,孙家与潘家是世交,算起来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
孙家二郎从戎,是申国公穆云戟麾下的校尉,娶的乃是孙豫曾经的同僚,许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