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吃饱穿暖(1 / 2)
众臣闻言,心中暗叫苦也。“当然了,朕曾经说过,交过赎罪银的,过往既往不咎,从今年开始算!如果还没有交赎罪银的,朕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未来三日可交。说清罪状,交上赎罪银,过往一笔勾销。否则,也就不要怪朕,到时候翻旧账。”某些想蒙混过关的官员,心顿时重重落地,因为还有机会。李承乾这么干,也着实是无奈之举,太缺人和人才了。停顿了一下之后,李承乾又说:“朕先来提出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叫吃饱穿暖,是一个长远计划。这个计划,至少要执行到人人以瘦为美,人人吃肉吃到腻为止!五年,五十年,五百年,只要大唐还在,这个计划就会一直执行下去,只是可以分阶段。第一个五年,朕希望做到的是,大唐实现棉花自由,惠及到平民百姓。只要稍有余粮之家,至少有两床棉花被褥,至少每人有两身棉花衣物!此为穿暖这个方面。至于吃饱这个方面,朕希望这第一个五年,凡大唐境内,百姓能够人人日有两食,或好或差。但绝不能再有一食之态,甚至饿死。众爱卿以为,能否做到?”听到李承乾提出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家都倒吸一口凉气。吃饱穿暖,听起来何其简单。但实际上,从远古看到今天,又有哪一朝哪一代能实现?大殿之中,有些骚动。魏征站出来说:“陛下,五年计划这种执政方式,虽然前所未见,但确实非常清晰明了。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执行,不但能够提升效率,也不会引起混乱。可是陛下,恕臣直言,这种方式闻所未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空谈。否则,皇帝若一拍脑门想出一个计划,却没有任何细节,就想让臣等去执行,未免太强人所难!从所未有之先例,还请陛下做个示范。”魏征的话,让大臣们有些骚动。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五年计划,他们的确感觉脑子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该从哪方面下手。因为在以往的话,都是出了问题,解决问题,最多就是有一个空泛的愿望,那就是大唐越来越强。这种先提出计划,然后努力去完成目标的方式,还真是前所未见。李承乾眼皮都不抬一下,淡淡道:“朕既然提出这个计划,自然不会停留在一句空话上。首先,穿暖这个计划,重点只在于高昌。元日之前,定国公问朕,高昌国土该怎么处理。趁现在可以回答大家,那就是全部用来种棉花!”大家眨巴眨巴眼睛,感觉有点傻眼,这是个什么胡扯的计划?房玄龄赶紧站出来,禀报道:“陛下,如果高昌全部用来种植棉花,那前高昌国的人吃什么?”“房相不要着急,朕先问房相一个问题,你觉得大唐缺粮吗?”李承乾反问。“这……”房玄龄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房相是不愿意回答吧?那朕来说,大唐根本不缺粮。大唐还有人饿死,是因为某些人啊,宁愿粮食喂鼠,也不愿意把粮拿出来!父皇在位的时候,那几年遭灾,父皇想要筹集粮,可你们某些人却不愿意给。”这个所谓的某些人,顿时后背冒出了冷汗。“呵呵……”李承乾突然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两声,随后道:“朕不是土匪,你们的就是你们的,朕不会强迫你们交出来!朕知道你们不缺钱,但如果你们需要棉花,拿粮食来换吧!朕的意思就是,你们可以去高昌种棉花,可以雇佣当地人,也可以雇佣大唐的人。总而言之,你们要人,就给粮食。因地制宜,高昌既然对棉花成长有利,那就活该大面积种植棉花。只要有个三五年,高昌就再无反叛可能。他们反叛的代价是,一口吃的都没有!”“陛下……英明!”房玄龄服了,原来换个角度看,事情如此简单。“房相也不用拍马屁,只不过是朕的脑子特别爱乱想。甚至延伸一点,我大唐的百姓,如果自觉大唐境内不好混,也可以前往高昌谋求生路。至于高昌那边的地域划分,就改为西州吧,按照都护府配置,吏部这边调派官员就好。除了种棉花,好好的盯着突厥残部。”“臣,遵旨!”魏征回答道。“再来说说吃饱这个话题,百姓除了可以从棉花上赚粮,各地也可以自我探索一下。就好像那高昌适合种植棉花,但并不适合种植五谷,哪怕强行种植也会减产,那就是得不偿失。既然如此,何不互通有无?我大唐地广人稀,各地都有各地的特产。发扬自己的优势,然后通过商人转卖全国,多多发现,多多发掘。有了钱之后,自然也就有了粮。同时,有了特产也就有了工作,百姓手里也就跟着富足了。朕的要求并不高,第一个五年,让所有百姓都能每天吃两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