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镇之行(二)(2 / 3)
陪都凉宫,一日朝堂议事毕,仪式官唱礼散朝。刘坚带着面具一样的笑容回到后殿,沉沉的,不声不响的坐了下去。殿内金质镂空香炉之中,涎香袅袅升起。刘坚靠在榻上,一手轻轻转动着掌中的两颗夜明珠,一言不发的看着虚空中的隐隐白雾。太监总管袁其带着一众御前侍候的太监宫女,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然而他们侍奉的职责在身,又哪里敢就这么跟主子干瞪眼,等着主子自己个儿消气。哪怕是他们没能捋顺了龙筋,让主子把他们当出气筒,也是分内应该的。
小太监诚惶诚恐的准备好清亮的茶饮,踩着比猫还轻的碎步送上来,无声无息的搁置在皇帝手旁的龙案之上。
袁其躬着身子,让自己的腔调,尽可能的如殿内袅袅香烟一般。“陛下。”
“这会暑气正大着,您可要进些西域冰镇葡萄饮。”他们来的这处凉宫,气候是极好的,即使是每年最热的时候,只要人在树荫或屋檐遮盖之下,就能享受一片阴凉。
况且宫殿的设计亦专为皇室避暑,自有凉风习习,不断送入殿内袁其说完,原本一动不动支着脑袋的刘坚,掀起一侧眼皮看他一眼。袁其连忙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关切谄笑来,然而,后背的肌肉却在一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多年的伴驾经验,袁其时常为自己竞然能撑着这把身子骨活下来,而感到庆幸。他也十分清楚,每一日醒过来,他都要重新全神贯注的踩在一线钢丝之上刘坚一言不发,更没有动一动那碗他最常用的葡萄饮的意思。事已至此,按照袁其对皇帝的了解,已经知道了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他安静的跪在地上:“请主子责罚,只要主子畅快,奴才们任主子驱使。”一句话说完,满殿的宫女太监悄无声息的跪下。无比熟练,又无比驯服。不知命运那一刀何时方能自头顶斩落。
须臾,琉璃冰盏的磕碰声音响起,刘坚执了葡萄饮啜饮一口,问:“太子在何处?”
袁其绷了一身的肌肉猛地一松,却丝毫不敢显露的回道:“殿下朝事一散,就回太子宫了。”
“嘎吱一一”
冰块被牙齿咬碎的声音乍响,袁其心头又是一突。刘坚将口中的浸润了葡萄饮的冰块嚼碎咽下喉咙,琉璃盏往桌案上一放:“摆驾太子宫。”
“是。”
凉宫作为皇帝的行所之一,规模相较燕京皇城的宫殿,规模相对小了一些。太子宫又向来距离皇帝的宫殿不算远,刘坚到时,太子刘子陵已经接到了消息,带了一宫的东宫官属,迎在了宫门的甬道上。凉宫修的处处用心,就连这些主要宫室的甬道,往往也有种植了高大桐木遮阴。
刘子陵带着一行人却丝毫不敢贪凉,捡了甬道上唯一的一片日光倾泻而入的空地,恭敬的跪立迎候。
一见刘坚辇仗,当即叩首道:“儿臣恭迎父皇。”刘坚的辇车行到太子身前两步方才停下,他自辇车上看了趴伏在地上的太子一眼,片刻沉默后才道:“此地酷热,太子身兼一国之重,要懂得爱惜身体才是。”
刘子陵听完,当即再叩了一次:“儿臣岂敢。父皇身为大周朝至尊之天子,尚能在署日不畏炎热,躬身政务,儿臣又岂敢妄谈什么惜体?”“嗯。”
刘坚微一沉吟,这才道:“都起来吧。”
一行人进了太子宫主殿,刘坚在当中坐下。刘子陵向他请问了身体康健,皇家父子二人说了一会儿闲话。说起了皇太后,却是早已有了默契,从不提及刘子陵的生母,圣慈皇后。刘子晔观刘坚神色,似乎并没有真的因为今日朝堂之事而真的动怒。今日的朝会上,池瞻与风翊伯二人,就各地郡守是否削兵,以及各路驻守的中军是否应当削权,交出一部分节度的军权给封王一事,各执一词,立场迥象相对。
二人在百官面前,寸步不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刘坚冷笑着拂袖而走,使得一场朝会不欢而散。这个时候,父皇突然来到太子宫,刘子陵又岂能不诚惶诚恐。然则,皇帝似乎真的只是态度平和的同他话话家常,丝毫愠怒与不耐的神色也无。
只是刘子陵却无比的清楚,皇帝越是这般,越是在心中酝酿了万丈雷霆之怒。
他把握着时机,将父子的家事尽了,当先从座位中站起,躬身向刘坚禀道:“父皇。今日朝堂之上,池老将军与风丞相虽各执一词,不相上下,然则,风丞相老成谋国,池老将军亦是圣祖旧部、国之脊梁,二人会有此番争执,皆是为我大周百年计!父皇切莫为此事积郁,伤损了龙体,丞相与池老将军,以及大周朝万千子民,必不忍闻!”
刘子陵与刘坚多年父子相处,对自己这位父皇的脾气,自然也并不比袁其这些太监们了解的少。
他根本无需怀疑,今日皇帝摆驾来到他这里,为的就是泻火散气。他恰到好处的把握好时机,主动提起今日朝堂争端,递出去这个台阶,好叫刘坚顺势接住。
他自己因为贸然劝诫,被皇帝惩戒立威不打紧,无论如何,也比皇帝把这口气一直憋在心里,再另寻法子,去出在今日触了皇帝霉头的池老将军身上好!皇帝看着面前恭顺又器宇不凡的太子,听了太子这一番陈词,却是“哈哈哈哈"大笑了一阵。
刘子陵微微抬首,问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