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1 / 3)

加入书签

第60章没钱

马蹄声哒哒,骠骑将军的身影逐渐远去,直到彻底消失,这场插曲过后,长安城又恢复到以往的繁华热闹。

集市中依旧人流如织,叫卖声不断。

还是原来的地点,还是原来的店铺。

三年时间足够红糖大面积推广,朝廷在南阳、巴蜀、云梦等地陆续增加了许多大规模的糖厂,制作出来的糖,一来可以充当军事物资补充体力,二来还能像昆明池中的鱼一样拿到市场卖钱充盈国库。而且新开了这么多的糖厂,肯定也需要大量人工,这样就能为在战争中受伤或牺牲的士兵家属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简直是一举多得。这也意味着红糖虽然依旧珍贵,可却不再稀有了。不过没关系,每年都会有新的珍奇好物风靡于长安,刚开始时炙手可热,引得无数权贵为此一掷千金,而后又逐渐落寞,迎接新一轮的宝贝,人也是一样的。

有人食红糖,味道倒是其次,只为其稀有,能在宴饮待客时显现出自己的能力地位,既然军中士兵都能食这些补充体力,为表身份,他们肯定要食再高一级的“黄糖"了。

但这并不代表权贵们府中不会再购入红糖,毕竟谁都想打造一个"府中婢妾皆被绮绣,食红糖、余粱肉"的人设来向世人展示自己多得盛宠,多受天子看中。东市这间小店待客态度依旧高傲,而且还总是缺货。不过依旧不影响它生意火爆,因为每次一有什么新的好物,总能最先在这里看到,堪称长安的第一时尚风向标。

或者也有人猜测,这间小店其实上面有人。至于它背后的背景多深,到底有多大的权势,那就无人知晓了、不过今天,居然有人也在它旁边开了一家店,简直堪称贴脸开大!要是和糖店一样也用儋耳珠、散花绫、昆山玉等珍宝装修也就罢了,兴许这两间店背后主人还能借此机会交个朋友,多条人脉。可实际上隔壁这间店从门头到室内,装修摆设都非常朴素,和普通商贾开的那种店铺没什么两样,甚至可能普通商人店里的装修都要比它好一些。因为比尔需要用一个整洁的环境来招揽顾客,而这间店只需要蹭隔壁糖店热度就行。

有一种在爱马仕旁边开一间蜜雪冰城的既视感。所以营业第一天,店前肩摩踵接,不相畏避,挤满了围观百姓,人虽然多,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

他们都很好奇这间小破店究竞有什么底气敢开在高奢糖店旁边。糖店旧客:可恶,我倒要看看你要卖的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居然有实力开在糖店旁边!

店铺前放了一张面积很大的食案,万众瞩目下,店中庸人拿来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布袋,将里面的东西倒在食案上,还未倒完,便已经听到了围观群众们脱口而出的疑惑声和惊讶声。

糖店旧客:我承认,你们还真有点东西!

这里面居然是比黄糖更白更细腻的糖,若非还未到冬天,而且白糖一直没有融化,他们恐怕都以为这是从哪里挖来的白雪了。围观百姓就是爱看热闹,即使这两间糖店都不是他们开的,却也会在心里默默感慨一句“隔壁这间店铺以后的生意恐怕会一落千丈了”虽还不知道面前这洁白如雪的白糖是何味道,可光从颜色外观来看,其品质远远甩了隔壁一大截。

不过他们的担心注定要白费了,因为此店售卖的物品并非饴场,而是精盐。阿这……

有闲心来长安东市游逛的,都不是那些只能用醋布获取重味的贫苦人家,能吃得起盐,可自家庖厨中的盐都是颗粒粗大,颜色偏灰的那种,就算是饮口C细的富贵人家,那也最多是将粗盐碾磨变细,再挑出里面的泥沙罢了,哪有这档洁白如雪,质地细腻的盐啊。

众人纷纷心中揣摩这新出的精盐究竞会价值几何,按照旁边糖店宰人的性子,不得买到数百钱一斗?

他们心中的疑惑很快得到解答,庸人倒完精盐,在旁边立了一片木板,上面写的是:“精盐,每斗四十。”

四十,这么便宜?!

现在盐价还没有被朝廷垄断,许多大盐商相互竞争,产生良性循环,除了大型天灾或者政治动乱等特殊情况,平均价格就只有三十钱一斗。其实某种方面来讲,古代造反的机会也挺多的,再往前一些时间,汉初时,民间还有铸币权呢。

围观群众:和黑心糖店不同,这个良心盐店为什么价格这么便宜?庸人拿出一小撮精盐分给大家,据他所言这叫“先尝后买”。良心盐店,吃了的顾客都说味道好。

便宜的价格,纯粹的咸味,使店中精盐大卖,很快被一扫而空。有那喜欢研究吃食的,已经想好了,这屋买盐,隔壁买糖,等归家之后便可左手红糖饵饼,右手茱萸肉干,前面放着用这精盐精心烹煮的咸熬鸡羹,简直美滋滋啊。

堪称大汉咸甜辣永动机。

自那日后,这仲精盐铺子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长安陆陆续续开了好多间店。而这时,霍去病已经纵马奔袭来到边境,准备处理匈奴两王投降事宜。纵马从长安到边境,不过十几日的时间,然而就是这么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却情报有变。

投降的匈奴王从两个变成了一个。

这可不能怪李息,纯是因为休屠王作妖把自己作没了。东边败,西边也败,让伊稚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