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改粮为药,利国利民!(4k大章)(2 / 3)
病。
命悬一线者服用后药到病除,重伤不愈者妙手回春,身患不孕不育,男性隐疾的男人,服药后重振雄风。
女人们年老色衰,服药后能重新焕发容貌,年轻十几岁…
这样一家出售神奇丹药的商号,将会在全天下,形成何等规模的医药生意?
范建作为户部尚书对此心知肚明,自古以来普通药铺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更何况丹枢院出售的丹药。
丹枢院以后出售的丹药,要是按照特性不同,能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那不得让全天下人疯狂到什么程度,趋之若鹜都无法形容。
经过范建简单介绍,林若甫也大致明白了丹枢院的作用,原来是家专门生产和售卖药物的皇家商号。林若甫身为宰相,同样清楚药材生意中的暴利。
他心里明白,丹枢院真要是像范建所说,能生产治疗全世界所有疾病的丹药,那何止是日进斗金。简直就是个能生钱的聚宝盆,要是庆国军力不强,说不定有些国家,都会忍不住开战抢夺这些神奇丹药。
“可前提是…这些丹药真有功效。”林若甫在心里嘀咕了一句。
他没见识过嘉靖炼制的丹药,当然不相信世界上有哪个药铺,能生产出治疗几乎所有疾病的丹药。“陛下,若真是如司南伯所言,丹枢院能生产出这些丹药,朝廷修建西南山区的官道就更加重要。让西南山区的药材运送出来,丹枢院将其炼制成各类丹药,收益何止百倍千倍,只是…”林若甫说着,话音有些迟疑。
“西南山区里的药材大多是野外生长,产量和数量都非常低,生长周期也很长,有些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
就算将这些药材全都运送出来,恐怕数量上也没有多少。
没有药材,炼制的丹药数量恐怕不会太多,无法形成生产规模的话,收益难免会有局限。”林若甫双手一摊,他所说都是实话,世人皆知药材赚钱,不过这么多年来,药铺也就那么几家。因为药材原料不足,很多药材就算是富商大贾想要购买,甚至都没地方花钱。
“林相,药材数量要是增加,那么能不能多炼制些丹药,多赚些银子。”范建明白林若甫心中担忧,忍不住问道。
“当然能!”林若甫还未说话,嘉靖抢先说道:“关键是药材,如何增加药材的产量?增加药材产量,就需要药农多种药材。”
“陛下天纵圣明!”林若甫心领神会,接话说道:“西南地区历来盛产各种药材。
以前碍于路途不畅,很多野外自然生长的药材都运不出去,农民们自然不会种植药材。
今后要是将西南山区,通往外界的官道修通,交通便利,再由当地州县衙门引导。
让山民们变成药农,开荒拓地种植药材,产量自然能得到提高,规模越大,产量就越高。”林若甫抚掌赞叹:“若是像方才司南伯所言,丹枢院能生产出这些神奇丹药,日后市场销量必然不愁。愁的恐怕还是药材产量的问题,西南地区适合种植药材,每年要是药材产量多增长一倍,丹枢院炼制的丹药数量就会增加一倍。
要是西南地区大多数山民都种植药材,丹枢院炼制的丹药数量,恐怕会增加数倍不止。
况且药材的价值远远高于一般农作物,西南山地并非平原,山民们往日在山沟沟里种植稻米麦黍,自己果腹尚且困难,又何谈依靠田地卖粮增收。
要是让山民们改种药材,在西南山地农田里种植药材,改山民为药农,他们的收入也会增加不少,日子想来会更好过些。”
“林相所言一针见血。”嘉靖紧接着又问道:“农田都改为药田,西南百姓吃粮怎么办?”“陛下,西南山地本就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林若甫出言解释:“以前朝廷都要从外省,往西南山地调拨粮食。
可碍于道路难行,难以调拨更多粮食,以致西南山地的百姓经常粮食紧缺,饥一顿饱一顿。日后要是西南官道修通,外省的粮食就更方便往西南调运。
西南山地原本的那点儿农田,里面种植的粮食也就变得可有可无,远远不及从其他州县调拨运粮划算。倒不如直接让西南山民将农田腾出来,全部种植药材,到时候再从粮食富裕的江南等地州县调拨粮食,通过新修的官道运进西南地区。
如此一来,西南百姓改低价值的粮食作物,变高价值的药材,自身每年赚取的银钱增长数倍不是问题。丹枢院有了炼丹的原材料,百姓手头有了银钱,也能实现脱贫致富,此举正是上利朝廷,下利百姓,一举多得的良策。”
林若甫说完,脸上露出笑容。
按照他先前在这里听范建所讲,丹枢院炼制的丹药要是真有这种奇效,能获得惊天暴利。
让西南地区百姓改种药材,支持丹枢院大量生产丹药,西南地区的百姓和朝廷,必将一举双赢。林若甫心中对自己的政策正沾沾自喜时,嘉靖紧接着又问道:“从外省调拨粮食,价格必定会比西南本地粮食价高,当地百姓是否愿意?”
“回禀陛下!”林若甫当了这么多年宰相,心里早就想好了这件事,胸有成竹地出言说道:“药材价格比粮食价格高,只要我们在收购药农药材的时候,提高收购价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