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教育改制,立国子学(1 / 2)
众人入城。
时间不长,便汇聚在北凉府中。
此刻,霍羽正在阅看三辅统筹的户籍,人口,良田。
“踏!”
“踏!”
卢植迈入大堂,恍惚道:“卢子干见过军侯!”
霍羽合起户籍簿,沉声道:“三辅户十二万,人口五十一万,每一个百姓都能分得数亩良田,百姓不会在做佃户,家中有了存粮,可以送入大兴学宫,成为三辅重地的储备官吏,哪怕日后不能为官,也能前往其他地方建设学宫,学舍,卢师的选择不会后悔!”
“是!”
卢植躬身道。
霍羽沉声道:“刘辩被废了,董卓扶持刘协为帝,从现在开始他会稳住朝堂,远交近攻,卢帅来长安是想让孤发兵勤王,还是入朝节制董卓权倾朝野!”
“不是!”
卢植苦笑道:“初出洛阳时,的确有让军侯号令天下诸侯入朝勤王的想法,可是在进入三辅之后却没有这种想法了,一切抉择尽在军侯自己身上,别人无权干涉!”
“你确定?”
霍羽惊诧道。
卢植点了点头,沉声道:“累了,为官数十载,领军纵横大汉南北,突然明白师弟为什么不入朝为官,反而选择了大兴学宫,那是因为我们这样的人,永远斗不过一些贪恋权势的人,入朝为官就是飞蛾扑火!”“王越!”
霍羽沉声道:“明日你亲自护送卢师前往姑臧,大兴学宫建设刻不容缓,需要多少学子从长安调取!”“喏!”
王越恭敬道。
卢植眯着眼问道:“姑臧,也名大兴学宫?”
霍羽淡笑道:“你师从马融大儒,应该很清楚大汉的教育机构吧!”
卢植颔首道:“大多是私塾,剩下的便是太学与小学,当年太学把控在陈蕃手中,所以先帝建立了鸿都门学,用来分封太学与士族的权利,陈蕃死后,熹平年太学崩摧,先帝下令让我还有伯谐等人篆刻太学经学于石碑之上,所以鸿都之外的太学石经,也叫熹平石经!”
“咕咚!”
霍羽抿了口茶,淡淡道:“从今日开始,北凉设国子监,姑臧设大兴学宫,郡城,县城乡镇皆设学堂,卢师以为如何?”
“什么?!”
卢师轰然起身。
霍羽沉声道:“史阿,招大兴学宫所有授学之师入府,孤要改制!”
“喏!”
史阿应道。
卢植头皮发麻道:“军侯,你可知设诸多学堂,大兴学宫的藏书根本不够,就算是篆刻简牍也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
“不急!”
霍羽惬意的靠在大椅上。
荀或,荀攸等人无不是神情漠然,好似早有预料一般。
一盏茶的时间。
蔡邕,郑玄,司马徽等人踏入北凉府。
“子干?”
“师兄?”
蔡邕,郑玄惊诧道。
卢植颔首道:“我已经辞官了,入北凉协助军侯建设大兴学宫!”
“军侯!”
众人躬身道。
霍羽敲了敲桌案,沉声道:“北凉纳入三辅,理民超过百万,直逼两百万众,其中及冠之下的百姓幼子超过四十万,可是大兴学宫中只有近万学子,而且超过七成是来自大族,孤欲改制,为百姓授学开智!”“开始了吗?”
郑玄,司马徽对视一眼。
当年,霍羽前往颖川,往归长安是便提过这个设想,今天终于要实践了。
“公达!”
霍羽沉声道。
荀攸起身,从怀中摸出一张白净无比的纸张,沉声道:“即日起,北凉设国子监,卢植担任国子祭酒,主掌教导诸生,统筹下设各大学宫!”
“喏!”
卢植不明所以道。
荀攸再度说道:“郑玄,担任国子司业,掌教令,编撰各级学文!”
“喏!”
郑玄应道。
荀攸沉声道:“蔡邕,担任国子监丞,专领监务!”
“喏!”
蔡邕躬身道。
荀攸看向司马徽,说道:“司马徽,担任典簿,掌章奏文牍事务!”
“喏!”
司马徽无奈道,
“国子监,属北凉府统筹不涉政事,直设国子学!”
“州里设大兴学宫,郡设大兴学堂,县设大兴学舍,乡镇设大兴幼学!”
“学文由简入难,国子监下设所有国子学,学宫,学堂,学舍,幼学不得有限制,凡缴纳学费者,皆可入学,每两年一升,学文编撰分化皆有国子监诸仕统筹!”
荀攸收起白纸,看着众人道:“诸位,可有疑惑?”
“国子监是什么?”
卢植双目中满是茫然。
荀攸解释道:“国子监执掌北凉所有教育机构建设,学文等级分化,学生晋升事宜!”
“人不够啊!”
卢植哭笑不得道。
荀攸沉声道:“现在能用的人就这么多,日后可以从国子学中挑取国子博士,协助诸位掌管国子监,凡是前往各地授学的高学,皆由吏曹下发俸禄,并且不定期从高学中征召人才为官,日后北凉无举
↑返回顶部↑